与老家以面食为主不同,重庆是以米饭和川菜为主食。面食更像是零食,太忙了或太累不想做饭,或者不想做得那么复杂的时候,就煮点挂面。像我们老家的饼和馒头,因为存放时间比较久,来不及做面的时候,可以垫垫底。但重庆做面的方法又与山东不同。这个稍后再介绍。
川菜天下闻名,但没吃过正宗川菜的时候,我们都以为川菜的特点就是麻辣。等真的三年川菜,你会觉得用麻辣概括川菜太简单了。
宁夏也是吃辣的,所以最初到重庆的时候,对辣我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不过老家的辣比起重庆的辣,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吃了三年的川菜,我的胃对于辣的承受是没有最辣,只有更辣,不过我一直没有习惯吃麻。
师姐是山西人,山西人偏醋,有多偏爱呢,听说吃什么都要放醋。师姐那我没有见识过,只是觉得她吃醋会比我们多些。师妹是山东人,山东那里比较少吃辣,所以我算是三个中比较能吃辣的。当然,经过三年的肠胃锻炼,到最后都能吃辣了,因为川菜和火锅都是辣,你不吃是要饿肚子吗?不过工作回到山东后,师妹的胃又改回去了。那年结婚路过她那里小住,她做的所有菜都不放辣椒,因为她家人不爱吃。
我们当年读书的西南师大,米饭是真不怎么样,硬邦邦的,我们都说是不是拿最差的米给我们吃。不过便宜,你5毛钱管够,所以也有人一次打很多,拿回去在宿舍用电饭锅做炒饭吃。话说当年西师杏园研究生宿舍,吃不多人手一个电饭锅,以至于研究生部的老师说我们专业没学好,做饭的手艺到时见涨。
人家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也称得上博大精深,我们老祖先发明做饭的智慧果然无穷。当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勾起了多少人对家乡的思念,思念家乡的美食,思念从小到大妈妈为自己做饭的深情。
我在老家极少吃肉,要吃也只吃瘦肉。但在重庆三年,被改造得觉得肉很好吃。那些看起来很肥很腻的肉,看起来就没了食欲的腊肉和香肠,经过川菜的各种配料和加工,居然觉得下饭很好,让人有想吃的欲望。四川人就是用他们适应川渝大地的智慧和方法把看似平常的菜做到了家喻户晓。不过不能吃辣的人显然无法适应。
那时物价不高,所以经常会三三两两结伴去吃火锅。学生时代的好处就是有些事情你工作了肯定做不出来,但学生可以。火锅是不吃的时候想吃,但吃一会其实胃也不舒服。毕竟我们不是从小适应川菜的胃,就像当年以70多篇博客文章出名的复旦大学的于娟说的,你吃得了海鲜,并不代表你有一颗适应海鲜的胃,你和从小吃海鲜长大的人相比,人家吃海鲜没事,你吃多了就会生病。这一点我到了泉州后体会尤其深刻。
我们那时去街上吃火锅,因为西师位于重庆北琣,街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吃火锅不舒服的时候,就会留一个人在那里慢慢吃,其他人去逛街,逛到胃舒服一点再回去继续吃。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搞笑。
现在在全国的每一个地方,你想吃北方的面,重庆的火锅,泉州的海鲜,其实都可以吃到。只是要真的吃到地道正宗的味道,恐怕你只能到当地去吃,但到当地去吃有个问题就是你的肠胃是不是适合,而肠胃的适合是要很久的时间的。因为泉州的川菜馆和拉面馆,北方的海鲜馆在开的时候就已经改良了,因为你要吸引的是当地的顾客,就要适应当地人的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感谢地方特色开始涌向全国,因为在那里,你还是或多或少可以回味家乡的感觉和美食!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