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一粥一饭汗珠换 。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
节俭惜福我们从小接受我传统文化教育。现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不是贫穷,而是浪费。把钱拿来救济穷人,这是很小一部分。能劝人惜福,爱惜资源、粮食、水,这才是最大的部分。现在说穷,一个人再怎么穷,天无绝人之路。但大部分的铺张浪费,将是未来灾难的根源。
现在的人爱面子导致不实在。部分人啊很辛苦,可是为什么总是无法富裕,这跟浪费有关。为了面子的各种铺张式的请客、包装等,都是浪费。
弘一大师以身作则劝人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来看看一位特别节俭的皇帝:
朱元璋一生简朴勤奋,他很少征召女乐舞伎进宫,也不迷恋戏曲更没有丝竹环绕、长夜饮宴的习惯。他一心扑在国事上,稍有空闲,不是读书练字,就是与文人学士谈论经史文学
每当耕耘收获的季节,朱元璋总是亲自劳动,并一再教诲内监和儿子们:吃亲手种的东西,味道会特别的香。不仅是皇帝本人,就连皇后在后宫也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
宫女内部也能自行节俭,穿洗濯之衣。朱元璋总是说不能浪费了天生之物,劳民伤财,所以谁都不敢不谨慎从事不仅如此,朱元璋对从劳动者身上抽取的这些物资也是十分珍惜的。有一天,朱元璋在内廷看见有的宫女把很少的一点丝线丢在了地上,他立刻召集来所有的宫女,向她们说明生产这类蚕丝是何等的不容易。朱元璋斥责宫女们不应该无故丢失,并立下规矩,从今以后再有犯此错误者定斩不饶。
朱元璋要求宫中的裁剪师把做衣服剩下的绸缎片,缝制成百纳被面;剩下的丝绢布头,缝成衣服赐给王妃、公主们,并且时刻会告诉她们,桑蚕丝制成丝绸是何等费工费时的事儿。朱元璋还要求,包表笺是绣金龙的,要求宫人把金子清洗出来,积少成多,铸成金块。朱元璋对宫内的太监也不放过教育的机会。洪武三年十月的一天,天降大雨,宫内遍地积水。朱元璋见两个小内监穿着新靴子在雨水走,立刻严厉训斥:“地上这么多积水,你们穿着新靴子走在泥水中,难道一点都不心疼吗?尔等如此不知爱惜,给我各打二十板子。”两个小太监被打得腿瘸股肿。从此,内监们哪个还敢再浪费,宫廷内奢靡之风也大大地改变了。后来,朱元璋还宣布百官上朝如果遇着雨雪天气,允许穿雨衣和雨靴,以此来珍惜贵重的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