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经常会讲,经常打赤脚干农活,就不会得脚气。
前面几十年在农村,后面进城了,每天穿鞋子,没得泥巴地踩,脚就痒得不行。
我以前对这种说法完全不置可否,没有科学依据。
有一次我身上长了一些小疹子,有点痒。
我去看医生,医生刷刷刷的给我开了一个药,然后什么也没说,就让我去拿药。
我就问,医生,为什么会长这个啊?是因为有什么东西过敏吗?
医生说,也是也不是,但是与你的抵抗力有关系。
又扯上抵抗力了,我还是觉得不大可信。
有一次参加一个全国性质的医学论坛,一位专家把一件不愿提及的事情说出来了。
二十世纪末,中国每年有几十万的病人因为胃溃疡要做胃切除手术,他那时候每天都忙着这个手术。
直到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手术是不必要的,给这些病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幽门螺旋杆菌是马歇尔和沃伦发现的,他们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奖。
那么,幽门螺旋杆菌是对人体有害的。
两年之后,纽约大学医学院一位微生物学家马丁·布莱泽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有一定的益处。
布莱泽发现肠胃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美国人患哮喘的比率低很多。
研究人员给实验室的小白鼠注入了这种细菌,随后发现小白鼠完全没有出现哮喘症状。
不仅如此,布莱泽和同事们发现油门螺旋杆菌还可以通过调节一种被称为“饥饿激素”的胃肽酶帮助我们控制体重。
传统观点是细菌对人体是有害无利,采用抗生素治疗绝对没错,只要不滥用以免细菌产生抗体。
近来,医学家改变了这种观点,人体和细菌的关系远没有那么简单。
人体几声的菌种平均每人达一万多种,这比人体的细胞种类还多,它们重不足1.5工具,却在新陈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家认为寄送人体的细菌种类正在减少,这对身体是有害的。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20世纪80年达保持身材要容易得多。
他们收集和分析了几万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饮食和锻炼数据,发现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比他们的父辈胖。
其中一个认可度比较高的解释是,现在的年轻人体内的细菌种类减少了。
为什么21世纪的年轻人体内的微生物的多样性在下降呢?
罪魁祸首便是抗生素的滥用。
在自然界中,多样性意味着健康。
干农活,踩泥巴,接触自然界的微生物,能有效的预防脚气,应该算比较可信的民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