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门口,风很大,刮的我内心无法平静。今天我跟经理简单谈了下我的想法。刁经理与我分享了她的工作经历。她在扬州大学毕业后通过关系在北京找了份工作,从发报纸到前台到会议室接待到领班到经理助理一路走来,在第一个岗位就一干七年。她说如果不是因为现实原因,她愿意在原单位干一辈子。从一开始的满腹抱负到重归相对安逸,我在她的讲述里听到很多矛盾,一方面她句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北京那份工作的肯定,一方面也难免抱怨其中的艰辛。一方面她对年轻人出去闯荡表示支持,另一方面也提到最终又不得不屈服的现实。写下来才意识到这些看法太常见了,听过太多,但始终只是别人的故事。
经理很优秀,工作细心负责,待人收放自如不卑不亢,她说:在北京工作过,再回来处理的这些事都不算事。我学到了几点。1.眼里要有活2.从一开始就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的看待,说过什么要记在心里,不要有侥幸心理。工作表现一方面是经验,更重要的是态度。当你有主人翁意识的时候,自然想的更多做的更好。我不否认这份工作能够培养我的细心,锻炼我的协调能力。但是这花的成本太大了,大到无法承担。
我想要的工作是每一刻都在处理问题,每一天都有突破成长。时间和注意力太宝贵,我想去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耗在等待里。换句话说,成长是不够的,我要看的还是未来的成长率。
这俩天的工作,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做事待人更灵活,更容易得到领导的关注和信任,这给了我一点信心,背后的功夫是能看见的。
我们也谈到生活的琐事,她提到对公婆的不满,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大大小小的矛盾,洗碗不干净拖地不干净做饭不好吃……我听着这些再生活不过的抱怨,内心也生出一丝宽慰,大家不过都是普通人。该如何生活?这是每个人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