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旅途从寒冷的北京开始,经过雾蒙蒙阴沉沉的一天,终于迎来了艳阳高照的昆明。昨日阴冷的寒风变成了今日正午舒爽的暖风,身上毛孔不再是紧闭的,瞬间热气流遍全身,“春天来了”。昆明不愧被称为春城。
车厢里有个年青人穿着跨栏背心坐在走廊的座位上让我觉得我真的是“半截入土”:我穿着薄羽绒服如慵懒的老猫依偎在下铺,望着从车窗射进来的光影,享受着冬日的异常的温暖。如果旁边放着老式留声机,放着轻缓的老歌,将所有色彩调于偏暗黄,一个经典的怀旧的场面就栩栩如生了。
外面的温度并不如车里高,因此更让人觉得舒适,阳光是真实的没有阻碍地照在身上,空气中仍残留着冬日的一丝寒冷,天南地北的地理上的差距让我有丝恍惚:寒冬已去,春光明媚。坐在公交车里,看着路边一簇簇黄色、紫色的盛开的鲜花更让人分不清是冬还是春。我的目光久久地看着这些娇艳的花和绿色的叶,它们没有北京春天路边月季那种长长的挺直的枝干,花也不似北京那种盛大,它们就是那样的娇嫩,反衬着北方的粗枝大叶,它们更多的是让人觉得心中的柔软。眼光稍稍往上走一点,光秃秃的梧桐枝干提醒着人们:现在仍是冬天。太阳光因为梧桐枝干的阻挡在地上洒落斑驳的光影,路上的行人自在地而非匆匆地穿行其中。抬头,将目光投向天空,没有白云,只有湛蓝的天空,让人心情振奋,沒有一丝压抑的感觉。而这一切吸引着西南地区的老人冬天滞留在昆明:自然的太阳光,温暖的气候,明亮的天空,不快的生活节奏,既有都市的繁华,又少了大城市的喧嚣。
放下行李箱,来到位于新闻路的据说是昆明最大的菜市场。温度陡然升高几度:人潮涌动。市场内早已不允许任何非机动车入内,下午三点左右,在其它菜市场空空如野的情况下,这里依然人流不断,进出口只能缓步而行,要想侧身快步通过都会挤着两边的人。随时来到这都会让你生出你在赶农村大集的感觉:商品的丰富,人流量的巨大,让你口袋里的钱币都在不停地想往外蹦,而你更恨不得似千手观音,有足够的手拎东西回家!在这没有经济萧条或不景气,只有货币“贬值”。
年前二、三日千万不能来这,尤其带小孩!什么叫摩肩擦踵,什么叫人挤人,什么叫身不由己你都可以真实体验到,堪比火车春运高峰期!
三年前带儿子无意体验一次:没买任何东西!不是我不买,而是我连用手掏钱这个动作都无法做到!手举起就放不下,沒空地!手放下就举不起,伸不出!我只能紧紧拽着儿子的手,被动的往前挪,不是我走,是后面的人推着我走!中间我俩还被人流挤到商铺里!这还是我刚进市场发现人太多就立刻往外走的情况。25米的距离,我看着出口就出不去,那时我体会到了“我离你很近,却又离你很远”的无奈。我不知走了多久,只记得儿子问了不下五次:妈妈,还有多远?可怜那时的他,除了看见四周的人腿和屁股,就只能仰头望天了!走出来,我长出一口气。
今天还好,正是买年货好时候,可以不急不躁地对比挑选。有很多别处没有的东西,问了几次都没听出叫什么名,只得问怎么吃,什么味道,多少钱(昆明是多少钱一公斤,而非一斤),买点回家尝试。出了菜市场,明媚的阳光,温暖的天气让我觉得长途跋涉真的值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