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34
今日启发:
Elton:
第二章 本土文化的萌动与最初接触中国文化
第二节 日本语言文字的系统
重叠理论
南北方重叠语言系统论,主要是指来自北方、南方两语系交融而形成的重叠混同语,具体地说,是在南岛语的基础上重叠北方大陆语系而形成的。北方、南方的住民的长期流动,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包括诸多的地方方言,形成了重叠语言系统,这也成为构建上古日本语的重要基础之一。
美国语言学家斯瓦迪士(Swadesh)采用语言年代学的方法,通过日本语、朝鲜语和中国满洲语共同残存语的比例来计算,换成时间来推断,日本语和朝鲜语在六七千年前、中国满洲语约在9000年前已经从日本“祖语”中分离出来,据此作为探索日本“祖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斯瓦迪士只从来自北方语系统来推断,似乎没有将日本语的起源与日本祖先形成和文化起源进行交叉研究。总之,上古日本语的形成比较复杂,上述各种论说大多是推测或假设,很难下准确的科学结论。不过,从上述三大语言系统进行分析,它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是切不断文化历史联系的。
图片
“神代文字说”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基础,在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日本文字的形成,上述“神代”说认为,在使用假名之前,日本就存在“神代文字”。13世纪镰仓时代的日本国学者、神学者卜部兼方在《释日本纪》中第一次提出日本自“神代”开始就存在固有文字。他写道:“假名文字,谁人所作哉。先师说出,汉字传来我朝者,应神天皇宇御也。于和字者,其起可在神代欤(yu:阳平)。龟卜术起自神代……无文字者。”于是,当时的神道者们以发掘的上古龟卜上所画的符号,就认定从日本“神代”开始已存在固有文字- “神代文字”。其后江户时代日本的国学者、神学者推波助谰,掀起一股“神代文字说”的热潮。
到19世纪初江户末期平田笃胤的《神字日文传》中进一步列举出47个“神代文字”来加以辩证。其同门伴信友在《神代字辨及假名本末》一文中,还论证平田这一“神代文字说”是朝鲜古代谚文的模仿文字。
图片
捕风捉影
语言是产生文字的基础,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的发达。根据考古学的精密考证,直至绳纹时代的许多遗物,如土器、骨角器等,并没有一点文字的痕迹,这说明当时还没有足以将语言从听觉转向视觉的文字的技术。上述平田笃胤所举的47个字,实是日本近古以来用于庶民识字教育的“伊吕波歌”的数字。而且他们以出示的“神代”的代表字体,来说明与朝鲜谚文相近,是一个音节分子音和母音,并以此推测朝鲜谚文是参考西藏文字而制作的。无论是从考古学还是民族学来考察,都无法证实日本的“神代文字”是由朝鲜传来的。可以说,没有任何确切的论据足以说明日本存在“神代文字”,以及日本文字是由“神代文字”演绎而来的。可以说,卜部兼方、平田笃胤等国史编纂者提出“神代文字说”,都是从国粹主义出发有目的地伪造出来的,它并不具有学术价值。日本学者杉本勉在批驳这种“神代文字说”时就指
出:“主张汉字传来以前,就存在称为‘神代文字’这种日本独特的文字的说法,是难以置信的。这些所谓文字,几乎都是江户时代制造出来的,神代的往昔就存在,这毕竟是不可能的。假使日本已有固有文字,就没有必要像历史所显示的那样,何苦需要如此精心地吸纳中国文字,并花费很大功夫去使用呢?更没有必要去创造假名了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