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背景
我: “我有时候会陷入纠结,结婚是选一个对的人,还是选一个人做对的事。我找不到结婚的意义。”
朋友: “先想办法摆脱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去谈恋爱,先全身心投入1个月试试看。就算之后结果不好,你尽力了,对你对他都公平。”
我:“为什么每次都要我先开始呢?从确定关系到现在,一直都是我主动。”
朋友:“你争取的是你自己的幸福,你不应该主动吗?”
我: “我试试吧”
朋友:“不谢顶的技术男,值得你花时间调教。”
我们的相识与相恋
这个有点疯狂的想法可能是我和他真正成为“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本来这篇文章是想交代一下我俩的爱情故事,然后我想了一下,我们的恋爱史似乎平铺直叙,毫无故事性。没有起承转合,没有高潮迭起,没有引入入胜的开始和令人回味的结局,当然,还没有结局。但我还是要交代一下我们的故事,供各位看官(或许只有我自己)了解实验背景。故事的男主角,我现在对他的昵称是,em,“二大大”,这个昵称从“老大”,“大哥”,“二哥”,“二大爷”,一路演化而来,逐渐差了辈分,变成了不能见光的称呼。羡慕我舍友,和她男朋友互称“宝贝儿”,落入俗套,又尽显宠溺。
二大大是我闺蜜(兼大学同学)的初中同学,我俩是在一场饭局(兼非正式的相亲局)认识的。
2018年圣诞节前夕,闺蜜的初恋G哥来京,借住在二大大那里,两人叫上了同在北京工作的闺蜜,攒了一场初中同学小聚。闺蜜和她初恋也没有什么狗血故事,少年情愫,随着高中文理分班的到来自然结束,是久不往来但彼此珍视的朋友。至于我,纯粹是下班后想约闺蜜吃饭,好巧不巧,撞上她晚上同学聚餐。我说“那好吧,改天约”,闺蜜说“一起吧,有帅哥”,哈哈哈,闺蜜果然懂我,我就屁颠屁颠的去了。
四人约在世贸天阶的一家港式茶餐厅,入座之后,我定睛一看,心里一阵失落。哥是有的,帅哥,是略有勉强的。毕竟当年深受言情小说的荼毒,我对帅哥的定义还是“身高180+,剑眉星目,谈吐不凡”。 两位都是五官端正的内蒙汉子,G哥高一些,目测175、176,微胖,健谈,是那种一看就感觉有点事业野心的男生。二大大倒是眉清目秀,斯斯文文的长相,只可惜身高只有170出头。他话不多,在饭局上属于听众类型,临走时主动提前买了单,让我多了些好感。
那时我是无心恋爱的。饭局的三个月前,我跟在一起3年、已经谈婚论嫁的男朋友分手,心灰意冷。经历了2-3个月极度痛苦和挣扎的独处时光,我慢慢恢复了些元气,上班下班,阅读写字,开始变得平静喜悦。闺蜜觉得新旧更替,才能早日脱离苦海,明着暗着给我介绍了几个上进青年,最终都淹没在微信的互相问好的聊天框里。二大大是唯一误打误撞,见了面的人。
在我闺蜜和G哥的双重撮合下,二大大开始主动约我出来吃饭看电影。“就当是交个朋友好了”,我欣然赴约。周末吃饭,看电影,看电影,吃饭,线上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谈不上喜欢,却也不讨厌,就这样过了大半年。2019年的七夕前夕,我几乎算是彻底从前任的阴影中走出来了。有热心的同事张罗着给我介绍男朋友,不好拒绝,我去见了一次,晚上再跟二大大聊天,竟然生出了一丝愧疚感。我开始讨厌这种不清不楚的状态,那个周末,我主动去了他家看电影。牵手,接吻,算是突破了朋友的界限。七夕当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买了玫瑰花,并算是对我表了白。
你看,二大大他不是一个主动的人,这种不主动让我在这段关系的继续和结束之间反复横跳。
初初恋爱时,我时常因为工作加班晚归,他从来不担心我的安全,经常是一个电话也没有的。只是晚上睡觉前准时视频聊天,这个习惯倒是保持了近3年。他似乎并不关心我的日常,电话号码和生日是我要求他才记下来的,节日礼物一般不会主动准备,但如果我提了想要,他也会用心去琢磨挑选。出去旅游,地方是我来挑,攻略也是我做,有时候我希望他能多一些计划和安排,他口头会应允,但需要我的催促这事才能有进展。每天的视频跟他聊一些家常里短,他却神游其外,答非所问,经常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对面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以为网络出了问题,却发现他是听见了但没有回应。
这段关系里,我时常感到这种无力感。像是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山谷呐喊,却得不到回声;像是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失落如影随形;又像是我努力升温,把自己燃烧到了200摄氏度,依然够不到他的沸点。我好累,很想放弃,不想在这段关系里满怀怨气,靠着一腔热血给希望的皮球反复充气,然后又看着它逐渐瘪下去。
如此种种,我觉得他不爱我。他不爱我并非因为这个女孩是我,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他不懂爱,也不自爱。
2020年10月,闺蜜结婚,我是伴娘。闺蜜的老公是她的高中校友,两人同在北京读研时走到了一起。我跟二大大一同参加了闺蜜的婚礼,因在内蒙举办,也顺道去了他家。匆匆见面的2小时,他爸妈几乎没有什么话,两人的关系也像10月内蒙的天气,结了一层秋霜。二大大的性格跟他爸如出一辙,怯懦、沉默又有点倔强。他的妈妈,和善亲切,是个很好的人。也是这次探望,我才了解到,二大大的爸爸并没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相反,家庭的大小开支、里里外外,基本都是他妈妈在操持。他爸年轻时好赌,几乎没存下什么资产;哥哥已经四十,折腾一些年,赔了家底,孩子大了才开始走上正轨。了解到这些之后,我觉得很心疼二大大,他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几乎没有父辈的正向教导,也没有感受过多少爱,怎么懂得责任和付出呢?相反,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家里虽然物质从不宽裕,爸妈对我和妹妹的爱不差分毫,爸妈年轻时也有龃龉,现在却像恋爱中的人,有时候我都嫌黏腻。
是的,他不懂爱,也不自爱。他似乎不在意吃饭与否,睡觉早晚,虚度时光对自己的身体和发展有什么影响,总在半夜吃饭,熬夜到一两点是常态,周末虚度之后又在懊恼中度过。如果他连自己的需求都无法关注,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他哪有多余的能量关注到我呢?我对他的期待变成了一种压力,一种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掠夺,他小心翼翼,我委屈异常,两个人都很累。难道,只有分手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分手,也不是没有尝试过,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和矛盾,爱或不爱的问题纠缠不出结果,联系方式也没删,一到晚上睡前,视频电话准时响起,沉默又倔强,一如他本人。我也下不了决心,他善良包容,待人温和友善,喜欢收拾打扫,花钱从不大手大脚,也不会因为我有理或者无理的取闹生气,我下不了决心给这段关系判死刑。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害怕这是我的问题,感情的种种不顺是因为我理智又强势,我没有能力维持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分手,恰恰也证实了我的无能。
扪心自问,我爱他吗?在这段感情里,我又投入了多少真心呢?60%?70%?我期待得到百分之百的关爱,事实上,我也只付出了及格线的努力。那么,如果我百分百的爱他呢,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像《亲密关系》里说的那样,“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我想试一试,30天,从改变自己做起,不指责,不期待,接受他现有的样子;关心他,关注他,体察他可能的需要,付出而不是索求。
如果30天之后,我们有了好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坚定地再向前一步。如果依然一潭死水,我也就果断地选择结束,不留遗憾。
嗯,Day one的背景介绍就到这里了。
加油!
20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