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晓晓。
今天整理了作家莫言分享的5大写作方法,这些方法真的非常适合写作新手。
1大量阅读,有输入才有输出
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说过:“作家的童年千差万别,但是有两点是一样的:一是喜欢独处,二是热爱阅读。”
倘若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但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大家们,大多都钟爱阅读。 当我们徜徉在浩瀚的书海中,每一页都是一次探险,带我们领略世界的壮丽、解读人性的复杂、感受万物的灵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去往那些遥远的地方,邂逅那些精彩的人物与故事。当写作遇到瓶颈时,不妨让自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为只有保持阅读的习惯,才能确保创作的源泉永不枯竭。
正如莫言说的:
“任何一个作家真正的文学之路,都是从阅读开始的。”
2大量写作,有练习才有提高
既然我们要写作,关键就在于一个字:写。 光说不练终究是纸上谈兵,我们常常因为各种顾虑和不安而迟迟不敢动笔。这种拖延的困扰,其实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但你可曾听说过心理学中的"滑梯效应"?它告诉我们:就像坐滑梯一样,一旦开始下滑,即便想要停下,最终也会滑到终点。这个效应启示我们,行动的开始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就像坐上滑梯,自然而然地向前滑行。永远记住,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要再犹豫了,现在就开始写吧。
3、可以模仿,模仿不可耻
莫言曾坦言过:“我的经验是初期的学习写作,不要回避模仿,我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模仿并不可耻,很多作家早期都是从模仿、借鉴开始的。 在写作的道路上,机械式的照搬显然不是明智之选。真正高效的模仿,需要我们像解剖师一样,仔细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剖析句子的组织方式,提取出作品的精髓和骨架。通过这种深度模仿和大量练习,我们最终要实现的是:打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4、写自己,“我”就是最好的素材
莫言说:“不管怎么说,文学确实还是离不开生活的。写童年其实就是写故乡,写故乡就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群。”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库,"我"自然是最唾手可得的素材来源。 在热播剧《我的阿勒泰》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初涉写作的李文秀,困惑于如何成为一名作家。在一次名家讲座上,她得到了这样的指点:试着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去爱、去生活、去体验。这个情节取材于作家李娟的真实故事,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当你感到无从写起时,不妨从最贴近的自己开始,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你的创作源泉。
5、写作时,要调动全部感官
莫言说:“写作时,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大胆虚构。”
词汇量匮乏,表达总是不够丰富,描述太过直白…… 这些写作难题,是否也困扰过你?莫言说:"写作时,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大胆虚构。"当我们真正开启五感六识,去感知周围的人事物时,连路边不起眼的野花,都能展现出令人心醉的美好与层次。
写风不该局限于风的形态,写云也不能只着眼于云的外表。当我们彻底放开身心去感受,就能捕捉到风儿轻抚落叶的温柔,云霞在风中舞动的磅礴;能描绘出云朵为落日镶嵌的华美,和云彩半遮夕阳的羞怯。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身边的美,细节便会如繁星般闪耀纷呈,在纸上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