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文化的角度看艺术课程,艺术课程是对人“以文化人”的工具和重要手段,高中艺术课程的设置更多是从育人的角度而不是学习专业技术技能甚至建立高水平学生团队为学校争光的角度来考虑的。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更多更全面的音乐体裁、题材、形式、作品等,是普及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从形式上来说需要多做“泛读”少做“精读”,开阔眼界,了解文化,体验情感比掌握少数技能技巧重要。
三、合唱队、乐队也可以接触作品、体验情感、接受文化熏陶,但有限的排练时间和参加比赛、参加校内外各种展演等客观上决定了这些团队中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大量时代、地域、风格、内涵迥异的作品,从文化熏陶的角度他们接触的太少,从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学习来说他们同样学习的太少。
四、优秀、深刻、细腻、多变的世界和人性不是谁都有能力深入理解并能准确演绎从而能从中得到心灵深处的触动的,仅仅凭借中学生学生团队范围狭小、理解表达偏颇的演绎就想完成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时期的“文化”教育,这种做法太草率,这简直就是培养井底之蛙的方法嘛!所以,一定要孩子扩大视野,广泛接触多种多样风格各异,文化背景各异,思想不同的经典作品,而且一定要欣赏经典版本,一定要用最优秀的人和团队的演绎和理解表达的版本用在教学中,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他们有可能接触到的最好的版本,从源头上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审美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高中生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但他们的艺术眼界其实还很狭窄,这么关键的一个窗口期,他们没有机会广泛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仅仅依靠短短两年中学会的范围极其有限的少数作品来为一生的艺术欣赏打下基础,这个事想想都知道不靠谱,何况他们三脚猫的本事能对经典作品有多么深刻或者说准确的认识、把握和演绎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