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滑手机会看到各式各样的自拍,朋友的、明星的、猫猫狗狗、甚至陌生人的自拍无处不在,在我们阅读的这一分钟里,全世界有数百万张自拍正在产生!
根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许多爱分享自拍照的人可能代表有某方面精神疾病的征兆。研究学者指出他们调查了800位18岁到40 岁的群众,最后得到一个结论,经常在社交平台例如微信、QQ、陌陌等贴出自拍照的人,个性偏向自恋、冲动……甚至到反社会的性格。
这种种行为可能引发未来更多问题;研究更指出,自拍产生的精神异常可能比我们想象中严重,甚至于太过关注自己的外表,自我物化,最后可能导致忧郁症或者饮食失调。
摒除自拍可能产生的精神层面问题,美国NBC记者/主持人欧塔·卡比(Hoda Kotb)就曾因为自拍所产生的物理性伤害成为史上首个医学案例。
欧塔·卡比今年52岁,是美国NBC的知名记者和主持人,得过许多新闻奖项,如日间艾美奖最佳晨间节目,新闻及纪录片艾美奖杰出杂志类重大新闻报导。
为了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她也有在经营自己的社交平台,从facebook到Instagram再到Twitter通通都有。欧塔·卡比每天都会上传精彩的生活照片,从照片中也不难发现,她特别喜欢自拍照,而且永远都有着完美的角度和洁净整齐的牙齿,但却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医生问她有没有打网球或乒乓球,她都没有,可是她常常举着手机自拍。她接受ELLE杂志采访的时候说:当你自拍的时候,手臂会举得很高,而且为了完美的脸型,手腕必须需要弯曲到一种不可思议的角度,再按10下、20下、30下、40下!
她得了自拍肘。就像许多职业网球选手打了太多网球会形成网球肘,运动选手某部位过度使用就会容易造成肌腱、关节发炎的道理一样,自拍多了也会形成手腕和手肘的负担。可是,HodaKotb并没有因此停止自拍,她表示自己右手不舒服就会换左手,两只手的手肘都很痛的时候,就请别人来拍。总而言之,她会将自拍进行到底。
HodaKotb得了自拍肘,但好在她不是只有传自拍,在网络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永远同一个角度,同一个表情,千篇一律的打卡发文,背景不清不楚,有些甚至拍得超糊,照片根本看不出来她去了哪里,而且还不一口气发完,隔了几小时再来一次,对阅读者来说也是一种凌迟。
自拍是一种自我的展现,当你拥有一杯咖啡和美景,拿起手机纪录自己的生活无可厚非,但还是要记得好好享受眼前的那杯咖啡和美景;因为没有一张照片是值得你那么痛苦的拍下去。
求赞求关注是正常心理需求
公子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要。小孩为让大人关注自己,故意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中学生为了吸引异性及同学们的关注会穿着奇装异服,在求偶阶段的青年男女更是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故意打扮自己。到了老年,父母又为了让儿女关注自己故意耍小脾气。网民把自拍照片发布到网上,目的就是引起别人的关注。
人们照镜子也好,拍照片也好,自我认识的过程本身又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在观赏过程中就有一种自我满足和强化。而每个人都有的本能窥视欲,又使这些自拍照片在网上大有市场,反过来又大大刺激了这些自拍者兴奋性,让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接着,为得到更多的关注,自拍者又会和其他人的进行比较,这样的几重刺激就让他们更加热衷于此。
炫耀式分享者多为表演性性格
把自己正常的生活状态通过自拍方式分享到社交网络上,让大家来关注,来沟通互动,这当然是无可厚非。但也存在一部分人,把自己生活中较好的一面,甚至是少部分奢侈生活场景拿来炫耀,并且高频率出现,这就难免让看的人觉得异样。
最近,网上相传一种说法:借自拍来炫耀者,可能显示出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也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公子义认为炫耀式分享者多为表演性性格,倒也不是说是由心理脆弱引起,但他的性格肯定有些缺陷,过分自我中心,爱表演,往往以一种清高的姿态视人,这种性格的人很难与人相处融洽。”
一个人若是在走路的时候老想着该如何去走,最后就会很容易被自己绊倒。拍照也是一样,不要为了拍而拍,不要为了炫耀而拍;用照片来分享生活,但是不能被自拍制约生活。
【公子义】专栏作家,80后,90后心理研究专家,原创文章,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