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一节语文课没有朗读,那么这样的语文课仅是可而已,不能称其完美的课堂。反思自己,不知上了多少节只是课,不能成为美的语文课。因为,朗读,一直是我上课的软肋。
记得今年三月份,我们余映潮工作室该我讲课,余老师亲自听评。
我讲的是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其中有一个板块“赏梨花”。我把文中写梨花的语段汇集在一起,让同学们美美的读,再赏。
由于朗读是我的缺陷,更没有勇气示范读,我就讲朗读的要求和情感的融入,并把关键词旁批在句子中。学生比我优秀,朗读得很动情。评课时,一老师说:“你能把人急死,明明朗读时,你完全可以泛读一两句,但你就是不读”。真是一句话点破我的不足。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想,语文课就应该上出语文课的样子,听说读写是语文的根本。要求 怎么能不读呢?充满朗朗读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我要把自己的软肋变为实力。于是,我就探寻和关注语文课上的朗读。
余老师是我的导师,我特别钦佩于他上的关于朗读指导的课。
余老师说: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位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愉快的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基于这一点, 余老师要力求用诗意的手法来引领这诗意的课中活动。
在余老师的课例中有大量的以朗读为主的课。例如:为了指导朗读,提出小步轻迈,特点是层次非常细腻。
于老师讲童话七颗钻石的朗读指导――请同学们这样朗读:
一、用童声来读语速要缓舒缓语调要清新。
二、请带着表情朗读语音要甜美。
三、朗读的时候要有孩子们讲故事的韵味。
四、用重音的方式用上扬的语调读好故事中的几次“变”。
五、可爱的小姑娘感动着我们,让我们进行表演是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动。
思考:这样的朗读指导比较准确的利用了课文的文体特点,又准确的把握了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训练的立意有一定的高度角度比较新颖,给学生一种渐入佳境的朗读感觉。
记得我听王校长讲《关雎》,朗读贯穿课堂始终。以朗读为主线,一节课朗读共读了七次,每次都提要求,七次乘梯级状逐步深入。这样的课才真正像语文课。
所以,没有朗读的课,只是可而已。在向语文更深处漫游的同时,让朗读伴随每节课吧,因为有朗读的课堂,才是美的语文课,才是有诗语的语文课。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让更多的人把文字与情感,生活融在一起,通过声音来表达心声。作为语文老师,怎么能让朗读在课堂上缺失呢?所以,对于我自己而言,一定要找回书声琅琅的课堂,让没有平静如水的课堂灵动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