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原著〉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是不做作的,而他又无所不能。侯王如能遵守道的无为法则,天下万物将按自身规律正常发展。社会正常发展,而又重新私欲大作,应以道之真朴去整治它,那样人们又会将无欲无求。无欲求,必然会清净无为,天下万物将自归安定。
〈赏析〉
这一章是老子《道经》的最后一章,《道经》共37章,主要讲述了大道的概念、形状、意义、价值和规律。人们的行为如果顺从自然大道,就会无灾无害,甚至会永恒不朽;违背了自然大道就会受到惩罚。
这一章,老子再次强调治国之道在于无为,治民之道在于使民无欲。对于老百姓的违道作乱,不能采取刑罚之法,更不能采取武力镇压之法,而要以淳朴和无欲去教化他们。
老子把第一章提出的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社会和政治,即自然无为上。
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应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在第二十五章提到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无为。静、朴、无欲,都是无为的内涵。
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
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