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 作者为什么采用实证的人本主义,怎么理解这话的意思
  2. 作者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啥,怎么理解
  3. 作者介绍心理学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本质
  4. 内在动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是咋样的
  5. 人们需要感到自己胜任和自主才能保持内在动机,接着才发展问题,为什么
  6. 联结: 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三个因素
  7. 自主与独立、依赖的关系
  8. 胜任和内在动机的关系引发了哪些问题
  9. 自主和胜任的关系
  10. 为什么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

1. 作者为什么采用实证的人本主义,怎么理解这话的意思

  1. 心理学的历史和主要的研究方向
    对内在的心理过程的研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假设是: 人们的行为与感觉的理由深藏于内省,精神分析
    对不同的行为的重点关注,始于行为主义的实证传统。假设是:人们行事的理由是自己获得强化。
    分别发展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实证传统
    两种观念各有优劣,互有隔阂

  2. 本书对内在动机的研究,作者想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但内在动机决定了不能用机械论的概念表达,需要人本主义

2. 作者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啥,怎么理解

人们在主动与他们身边的世界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有机整合而发展。人类有这样的一种趋势,他们在内心世界朝着更加一致和更加完整的方向发展。人类发展的本质是想内心深处的一致性和谐迈进。
儿童的天性是探索、发展和接受挑战,儿童在社会的支持和滋养下主动做的事情。

为什么整合是发展的核心?

  1. 人们天生具有主动性,通过对环境的作用产生影响
  2. 生命本身隐含着一种朝着更加复杂和更有组织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3. 具有发展自我完整意识的冲动

理由:其他专家有类似的概念,弗洛伊德的自我整合观点,皮亚杰、罗杰斯: 人的内心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是内心更加一致和完整。

3. 作者介绍心理学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本质

要结合内在动机,跳出具体试验行为,更广义的看待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和有机整合的问题
前面的试验虽然是具体行为以及行为与内在动机的探究,但把他们放在一起考虑时,他们开始设计人类发展更广泛的话题。

4. 内在动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是咋样的

人类是一种天生就不断奋斗并且蓬勃发展的有机体,但我们很容易受到控制并感到无能为力
为什么很多人主动性很弱,内心整合差
综合概括为:为什么不同的人在整合的程度和活动的表现上存在这么大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在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消极环境中
能动的有机体和他们的环境的关系,促进,结果发展。 有害,结果阻碍。

有害的社会环境主要分为两种:

  1. 极端不一致和混乱的环境
  2. 不明显的。要求,欺骗,刺激和哄骗人们以特定的方式行事,思考和感觉的控制性环境

5. 人们需要感到自己胜任和自主才能保持内在动机,接着才发展问题,为什么

自己感知,别人的意见没有作用(促进你的感知)

  1. 胜任的感知,可以通过自我感觉和结果的评价获取
  2. 自主的感知, 坦诚的看待问题,是否真正的自我选择,直觉是能知道的。知道我们是否收到了控制

6. 联结: 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三个因素

联结: 与他人的联系,爱与被爱的需要,关心与被关心的需要

7. 自主与独立、依赖的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