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健康管理課主要是以腹診為主,由李寧老師講授,超級Nice的李老師,即便學習歸來後,加入的厚朴同學群裡,也經常看到老師給同學們答疑解惑,感谢感谢!
為什麼感冒考慮大椎治療?
可以迅速提高陽氣,它是六條經絡交匯聚的地方。
外內都有引起,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他的感冒比較單一引起,不會像成人那麼複雜。
發燒:正邪相交的時候。
出現上吐下瀉症狀:要結合腹診,孩子可能體內積食多,喝水太多化不掉,幼兒園裡的傳染性疾病。
关于中医哲学的思考
李老師學完中醫後,认识到症和结之间是有关系。厚朴三年制留的其中一个题目为《中医哲学》的结课论文,給我們分享了她對關係認識的三個維度:
人和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关系。
在辨证过程中,要先定下来那些?根据什么辩证?真象?
1.病人的自诉
2.医生的望闻问切
脸色、舌诊、号脉、平时的生活作息情况,声音,气味等
四诊合参,多診合參。
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要多诊合参,找到病机病因的真相。我们还要调节大小肠,让它有化的功能。
腹诊
从一个局部去了解身体的大概,从黄帝内经之初就有腹诊了。后续也一直有发展,《难经》里有描述。《伤寒论》也有很多腹诊的描述,与脉诊一样受到重视。
《汉方医学》把腹诊发展得很好。后来由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太方便,没有太大发展,在清代的时候被按摩的人使用。
诊疗一体化:
2个案例:
1.水果吃多了,吃饭说话难,有点面瘫了。右胁下有摸到硬块,于是任脉和右胁下扎针了。针对这个硬块来对症下药了,起针后疼痛感减少了30%。
2.小朋友吃采摘水果,多吃了草莓,第二天咳嗽发烧,医院青霉素过敏,然后找李大夫。吃多了,会受寒,摸肚子发现有硬块,艾灸后再按,结减少了一半。随后发烧咳嗽都好了。
随后过了一周后每天下午发低烧,后来发现是奶奶给炖鸡汤吃了面条,腹诊发现胃处有条索,于是就近艾灸一个小时左右,后听到有水声,化掉了,再去摸,条索已经没有了。低烧的问题解决了。鸡汤等太油腻了,它没有化掉。
小孩子病因相对单纯,比较好处理。
难经派是能摸出来可是没有汤药對應。
伤寒派虽然有汤药,可是一旦辩证失误就有杀人之概率,沒有師傅傳承比較難。
厚朴創新:腹部分區,摸到結節,針對臟腑,使用非藥物療法。
黑胡椒和白胡椒区别:
黑胡椒,是在 即将成熟 的时候采摘下来,干燥。所以外壳是黑色,有褶皱。相对于白胡椒,香气更浓郁。
白胡椒是成熟的之后采下的颗粒,去壳加工。因为壳上有很重的气味,所以去壳后的白胡椒相对于黑胡椒味道更温和。但是,胡椒粒内部的辣味,相对于黑胡椒,更集中。白胡椒吃完后很容易发汗。
白胡椒配白肉。黑胡椒配红肉。
好中医就是一个好厨子啊!--徐老师
我们摸到的是什么?
痰结VS瘀血
痰结(不歸正化):較柔,推之可移
痰:本身饮食蛋白类比较多,吐出来的和没化掉的在体内,半液态的。
瘀血:硬,邊緣清晰,推之不移
有局部热像,热灼的精液,半灼不干的时候;或者外伤导致的。
瘀血太重的人艾灸进去之后是不行的。
(一个老太太咳嗽很久,灸完之后咳嗽变咳血)
假如是脉络堵了,刮痧来得比较快。
有个人自己挂灸盒灸肚子导致大出血,结果原来是下面是冻着的状态下,循环不开的时候,如果络脉淤堵到循环不开的时候,要先刮痧打开才行。
正气不虚的情况下可以先刮痧。
正气虚就可以先灸再刮。
糖尿病不可以先艾灸,正常情况下从背部开始刮痧,心脏有问题可以挂手臂,心经心包经开始。
分清虚实,很多人其实都是实证,极端情况是,实证的人看起来很虚,实际上摸肚子可能是实,堵住了。这个情况艾灸不安全,刮痧相对安全。
满和硬的状态。
以通为补。
所谓补泻,也是泻其邪气,补其正气,也是讲平衡,治病就是达到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手段有补泻,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通。
凹陷:
1.精气浊,整体看上去是虚的,去按不疼,可以重灸,灸着灸着肚子就起来了一些
2.特别虚,也摸不出什么有形的东西来,可是按的时候硬痛。虚实夹杂。
治疗方向:
先疏通再艾灸,不过此类人艾灸可能容易上火,结合在脏腑那里按摩。
饮食调脾胃。
实操课步骤
课件内容展示
案列分析
腹诊实操课
感謝老師精彩授課與精心指導~
也歡迎同學們繼續補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