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造性思维
本科求学的年龄是人思维最活跃的阶段,刚刚摆脱高考的压力,一个美丽新世界向你展开,于是对万事万物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帮你把这种本能的状态变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你在求学期间能够Think out of box,不受规范与固定思维所限。
2. 批判性思维
大学阶段由于荷尔蒙的作用,勇气与希望并存。这种勇气在走入职场之后大多都会消磨殆尽,原因是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博雅教育教会我们的是应该用批判的视角看问题,无畏权威,批判地考虑问题,也用同样的标准批判自己的思维,才能够帮你摆脱舒适区。
3. 团队合作
现在很多公司都强调团队合作,很多优秀的产品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团队合作的质量几乎能够决定一个部门、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否,因此大学期间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几乎是你走上人生正轨的第一步。
学习能力:类似于元认知,即关于认知的认知。在大学期间,要通过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新的知识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方法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
信息能力:包括发现、核实、分析、筛选、整合、存储、调用信息等系列能力,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单一信息的价值在下降,经过核实、思辨、整理的系统化信息的价值日益提升。
感知能力:在社交媒体发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必须提升与用户的共情能力、同理心,有别于冷冰冰的计算机,人更有优势感受到他人心理的细微变化,去发现痛点、痒点、爽点、泪点等。
表达能力:在大学期间要创造条件锻炼自己感知对方基础上的表达能力,包括且不限于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尤其是在图片、漫画、音视频等富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表达能力。
代码能力:面对智能化(算法数据)、网络化(网络协同)、在线化(万物互联)的未来社会,计算机语言成为人机交互的基础,即使无法精通,也必须知道计算机的逻辑和边界,这样才能更好地跟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沟通。
审美能力:在物质和信息极大丰富甚至过剩的时代,所谓消费升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更养眼、走心的产品的追求。在功能一样的情况下,具有美感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美就是生产力。无论文理科,大学生都要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设计能力。
协作能力:面对未来的复杂社会,集众人之智、团队协作是工作常态,与陌生人合作、项目管理,构建团队文化与领导力,甚至是跨文化的沟通等,都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去历练提升。
1.表达沟通能力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认为,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而影响力由两个能力构成,其一为写作,其二为演讲。吴军老师在专栏里也提到,提供可用性(易理解性)的产品和服务是超越免费的绝招之一。在我看来,这可以归结为表达沟通能力,即将自己的想法或者产品,用受众能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播。
2.独立思考能力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在中国,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智力都不差,对于给定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训练解答得很好。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碰到的实际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图灵所谓的“不可计算的问题”,若直接套用书本会得到错误的结论,甚至我们都找不到确定的、可以参考的所谓定理和标准。于是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主动进行辩证思考变得稀缺而可贵。
3.良好的情绪管控能力
除了获得前两种“硬”技能,大学还要掌握情绪管控能力这一“软”技能。在国内,大部分学生通过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掌握了考试的技能,但是却很少在情商和心理健康方面下功夫。大学四年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在完成学业以外去体验生活的不同方面,例如经历一段恋爱,组织一个大型活动,去参与社会实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