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一个打赏,我敢保证,写作的时候你肯定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
文思泉涌,像憋不住的尿一样。一旦坐在键盘面前,在空白文档上打开写作的闸门,文字和灵感接踵而至,你进入一种好像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心流。妙笔生花,美好的句子成型,让你自己都想不到能够写出的美好就这么出现在你面前。
再赌一个打赏,我敢保证,你一定遇到过另一种情况:
文思便秘,像出不来的宿便一样。手指按下删退键的次数比字母更多,屏幕上的文档从空白变成空白,文字和灵感像把你拉黑了一样,你进入一种批判的自我厌恶的心塞。搜肠刮肚,各种垃圾出现,让你觉得也许自己并不适合写作这个事情。
这个赌局我一定赢。无论你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类型的作者,肯定都出现过这两种情况。我们都希望出现更多第一种情况,最好不要碰到第二种情况。
在现代的文化中,写作人被教育要把事情都想透,规划好,大纲整理出来,做好准备,等一切都就绪了以后再开始写作。我们希望对创作的过程做到完全的控制。无论是文学创作,或是议论性写作,各种各样的理论分析,各种各样的干货分享,只要你去书店里,或者搜索几篇公众号。算了,干脆就在简书首页翻翻,都会发现这样的“教你写作”的文章一篇篇目不暇接,包括你正在读的这一篇。
并不是说这些人,这些文章是没用的,不好的。我本人也深受这些“建议”的影响,获益良多。
- 任何文章必须有个中心主题,写之前必须要问:“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 考虑你的受众,你要写给谁看,要清楚他们的阅读需求。
- 最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环境下进行写作,甚至创造一些小仪式,让自己进入写作状态。
-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故事的结局,才能开始创作。
- 在你没写出一个精致的开头之前,不要妄图往下进行。
- 把所有的素材都准备好,消化透再开始写作。
- 大纲,细纲,草稿,然后才是成文。
- 每个句子必须有它要去完成的功能,不要写废话。
- 多读!多读!多读!写不好因为你读的不多。
- 新手从模仿开始。写不擅长的东西才能提高。
- 多给别人看,每一稿都让别人反馈,这样才能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
我相信任何坚持写作的人在他们的创作生涯之中,some time or another,都听到过这些建议。这是一些“控制流”的建议,她强调练习和规划,把写作分拆成一块块可锻炼,可消化,具有针对性的因素。比如,花一天的时间练习描写各种各样的声音,把听觉的描写内化到信手捏来。分析起来,其实这一派的方法论中,有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完美主义。而完美主义背后的心理诉求,就是回避失败,仿佛失败是一种可耻的事情。为了避免失败,我们把文字创作理论化,公式化,务求在成品之前极尽所能控制创作的因素。
必须坦白,这种方法论一开始对于我这种理科背景的人来说,非常吸引。就我个人而言,我从这一派的方法中,得到极大的帮助。她指导我在每一个创作的节点清晰明白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同时她给予我一个对于作品每个因素的评判标准,我不会对于自己的作品有华而不实的期望,也不至于对自己的作品看成一无是处的垃圾。不过许多时候,我会发现,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久而久之,我对这一派的方法产生了厌倦,觉得她无聊且压抑创作灵感。
好吧,如果去到另一边会怎样?
- 不要用文章去说教,作品的意义会自己出现,去捕捉,不要制造。
- 作品的第一个观众就是作者,写能感动自己的作品。
- 永远带着一个记事本,因为你不知道灵感什么时候会从天而降,什么时候会消失不见。
- 构造一个人物,给他一个舞台,然后让他自己动起来,带你到从未想到地方。
- 一气呵成,不要停顿,把你想到的都付诸纸笔,最后再回来重新审视你的作品。
- 在你开始写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什么素材对你有用
- 噢,我会给你大纲的,不过要等我把作品全部写完再说
- 第一稿永远是垃圾,好作品是改出来的。不要害怕写垃圾,因为你肯定会写垃圾。
- 多写!不停地写!现在就去写!所有知识在你写入作品之前,都是没用的。
- 聆听自己的声音,写自己擅长的东西。
- 在你没写出自己认为精美的作品前,不要让别人评论你的作品,因为那都是别人的看法而已。
“灵感流”的作品充满艺术性和惊喜。这一派强调作者与作品的一种浪漫的关系,强调行动,在写作过程中去发现,去感受,聆听内在的声音。其背后也有她的核心价值观——神秘主义。而神秘主义的诉求,是承认创作是一种不可知的过程,写出来才是实际存在的。她们认为任何的形式和范式都会扼杀创作的天赋,她们信仰捕捉和发现。他们不害怕失败,而是尽量多的允许失败,然后希望只要大浪淘沙,在一堆垃圾中找到一篇精品。他们的痛苦在于找不到灵感,体验不到感动,这让他们歇斯底里地发狂。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我发现,这个流派非常对我的胃口。许多美丽的句子,在我动笔书写之前,根本是不会想到的。她鼓励我不停地去写,去相信,只要往下写,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东西,她让我对于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坚持下去,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在我最困惑和痛苦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只要去写就对了。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灵感流”的写作之后,我遇到了瓶颈:灵感的丧失。我看不到前路,也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不停地写,却不停地产出垃圾,对于精品的出现慢慢从希望变成失望,以至于我根本写不出东西来。
控制还是灵感?
世界上有多少种写作方法……
三段式、批判式、辩证式、指示式、场景式……三幕剧,七步故事创作、22步故事创作、反应链条理论、树形事件扩张、序列写作、桥段体系、36种剧情模式……计划写作、碎片写作、卡片写作……
世界上有多少种写作方法……
只有一种,适合你的那一种。
我同意“灵感流”的看法,只有去写才能发现,只有去捕捉才能看见……在不断坚持的写作过程中,你会发现一种属于自己的声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同意“控制流”的看法,写作是可以解析分块,去考虑作品中的每一个因素,刻意练习技艺,去填补作品中的空缺,去追求作品应有的效果。
我不同意“灵感流”的看法,灵感是可以培养,锻炼出来的,创造力是基本功的另一名字,灵感就藏在点子与形式的结合之中。
我不同意“控制流”的看法,精品无法从流程中产生,只有大胆地开始写作,拥抱失败,精品就藏在对每一稿的去粕存精之中。
没有灵感的时候,寻找范式和结构的指引。当灵感来了,相信她。
任由灵感流到指尖,让缪斯在手指敲击键盘的舞蹈中施展神迹。当神迹逝去,灵感枯竭,拿起理论与框架的手术刀,庖丁解牛般地游走在结构和范式的骨骼中,填补修剪。直到灵感的缪斯重新降临,下一个轮回又开始。
要有“灵感流”的那种一鼓作气,不死不休地对于写作的热爱;也要有“控制流”的那种客观公允,正视自己作品的真诚。
丧失任何一者,给再多的干货,都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