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经决定把孩子的作业放手给孩子自己管理,刚刚第二天就出现了问题。放学回家先陪孩子玩了他喜欢的玩具,准备做作业,和往常一样在学校积攒了一天的情绪问题一涌而出:“妈妈,我还为上节体育课老师说我愣神而生气。”“上次×××踢我的腿,到现在还疼,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我要转学!”然后就是连声唉声叹气。在他的感染下,从心底窜出一股股怒火!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为什么眼前这个孩子偏生的这么小心眼?我想这就是妈妈,回家什么都不说的孩子,她会担心,想方设法让孩子说。回家什么都说的孩子,却让她如此的恼怒!
耐着性子边听他说,边把这股怒气想像成汹涌的海浪,调整呼吸,和身体中的冲动和平共处,让愤怒的感觉随海浪而去。我成功了!还没有来得及高兴,接着老麻烦——拖延又来了。语文老师让把单元测试九点前发在群里,我建议他先做语文。我想此时对他来说给到的建议不过是变了另一种方式的控制。他还是接受了,其实这与他当初想的先做感觉少的完全不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看着他的龟速,又一次为他感到着急,“距离停笔时间还有两小时。”我提醒他。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和他预想的一样,九点前他无法完成单元测试。“怎么办?我今天完不成作业了!”他哭的更凶了。真心替他着急,有哭的功夫至少能做一页了,此刻他却把时间浪费在了哭上。
如果退回到从前,我肯定喋喋不休的说:“你不把时间安排好,现在知道着急了?光哭有什么用?现在赶快做啊!真是急死人了!”此刻的我,深深的明白,孩子内心的力量是在生活点滴中生根发芽,他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指责。此时儿子哭的背后正是完不成任务时的羞愧和无助。传统观念中羞愧感会增加自控力,可是我们三番五次的看到,糟糕的感觉会让人放弃抵抗。相对于写作业,玩是儿子的舒适区。在羞愧感的驱使下,他更容易选择放弃。还好此刻的我只是看着哭泣中的他什么都没说。长期的习惯,此时闭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平静后我们重新约定了时间,决定延时一小时,我不再对他的作业提任何建议,只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接下来的时间,他写作业的速度开始变快,字也工整了许多。又一场考验,还好我经受住了。
开学第一天家长会,那段常用的话感动了无数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现在我想说的是,无论孩子是花是树,漫长的陪伴和等待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莫让孩子的力量扼杀在喋喋不休的情绪表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