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是有动机的。即使有人觉得自己是下意识的举动,其实也隐藏着动机,因为那是我们现有认知能力下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只有找到行为背后的隐性动机,也就是痛点,有针对性地因人施策,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也许有人会问,且不说地球上那么多人,就单单计算手机通讯录和微信联系人的数量,就已经有百人之多,怎么可能做到每个人都了解,去针对痛点处理关系、解决问题呢?
其实还是有方法的。蔡磊垒在《认知突围》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大体了解一个人,只要了解两点,一是人性这个通性,所有人都有的部分,二是他认知所处的体系。
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人性+体系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四个月前,我每天都为与新领导的关系纠结,纠结于是要调到新部门眼不见为净还是要与他撕破脸破罐子破摔。原因是新领导作为主持工作的副职,对于他交代的工作,每天都问进度,甚至于上午问一遍下午再问一遍,我除了为他不停打断工作节奏气愤外,对于他的不信任也是很愤怒。当时整个部门的关系可以用剑拔弩张形容,因为他对每个人都如此。在此期间我观察到他很信任一个人,这个人的工作方法就是传说中的早请示晚汇报。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位领导的顾虑(也就是这位领导做着一切的隐性动机):一是因为他怕不是部门正职我们不尊重他,二是担心在他的领导下不出成绩。而这位同事的做法则完全打消了他的这种顾虑。于是我主动出击,主动汇报工作,报告工作的进度、存在的问题、我的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段时间后我们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雾满拦江曾说:人性如狗,要牵着走。
总有人控诉社会太过复杂。其实复杂的不是社会,而是人性。
一切不过是人性。
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循着人性的路径,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