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成长分享610天 2020-03-01
说起拖延,想必大家可能有很多烦恼: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睡的晚,早上不到最后一刻不起床;或者我们想做某一件事,也是一直拖到最后实在没有时间了才去做……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一拖在拖而迟迟不去完成我们该做的事或计划好的事情呢?你还在为这种拖延行为感到烦恼、内疚或者自责吗?
今天上午的集体约练,周静和刘淑萍两位老师从拖延的原因、拖延症与拖延行为的区别、怎样克服拖延等方面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方法和技巧,老师们讨论发言时也结合各自在生活中的事例分享了自己是怎样战胜拖延的经验和方法。
一、周老师的分享:
1、拖延的原因。一是情绪影响。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不太愿意去做事,然后就会磨磨蹭蹭的,一直拖到最后,不得不去做,甚至不做。
二是追求完美。期待过高,追求完美,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担心自己做不好,别人指责自己,认为自己无能。
三是不想出头。不想太优秀,宁可用拖延来逃避这样的竞争压力。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特别重视同伴关系,如果太优秀,会没有同伴和他一起玩,出于自我保护,就采取了拖延的一种态度。
2、拖延症和拖延行为的区别。拖延要以当事人的感受来判断。如果这种行为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苦恼,同时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就是一种拖延症;如果没有上述状况,就是有一些拖延行为。
3、打败拖延的方法。一要摆正心态。允许自己拖延,接纳每次做一个事情,而且是收效甚微的,改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坚持下去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要盘点自己身上的小拖延(也可以来观察孩子身上的小拖延)。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拖延?自己拖延的风格是什么样的?自己会用什么样的借口来拖延?看看你拖延的那些事情是不是你觉得特别困难,或者是不喜欢的事情?认真观察自己,体会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不想做的真实心声。探寻自己拖延的借口,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三要从一小步开始。先选择一个改正的小目标,详细列举具体步骤,越详细越好。然后就开启行动,不要等万事具备了再开始行动,边行动边完善,允许自己不完美,让自己学会在挣扎中前进一小步,给自己设立警戒时间,提醒和警戒自己。最后,对于整件事情进行复盘和评估。想一想在这个拖延的事情中,自己是怎么做的?哪些部分是做的比较好的?哪些部分是需要自己去调整和改变的?
改变拖延的小工具:利用番茄钟,学习时间管理;学会拒绝,不要做那些自己不喜欢或浪费时间的事情;正念冥想,正向看待发生的事情及问题。
二、刘老师的分享:
一要制定规则。在制定规则时,要与孩子共同制定和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多问问孩子写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写?不要用我们以为的标准去制定规则。制定规则的时候要有底线,要温柔而坚定的去执行。制定的规则目标要容易执行,要从一小步行动开始。要白纸黑字书面化,防止扯皮。同时制定的规则中要有肯定,鼓励和奖励。
二要用心陪伴。孩子是“小白兔”,我们家长要以平等而温和的身份做孩子身边的“小灰兔”,而不要做“大灰狼”。
三要学会放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孩子去想办法解决,做孩子的辅助者,而不是监督者。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接纳和允许孩子做的不太好。把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当成孩子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时那样的鼓励和赞美。
其他老师们的分享的小技巧:
1、提前告知和双轨道沟通。提前告诉孩子接下来做谋件事情的具体时间,让孩子有一种目标感。如果提前告知无效的话,可以使用双轨道的沟通法。软化语言加上肢体语言,温和而坚定。
2、排序法。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给自己要做的事情排排序,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习,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3、重新建够和外化。拖延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保护?它还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它是怎么陪伴自己那段时间的?自己又是怎么样在拖延的时候还坚持把事情做完了?是什么样的信心让自己还能拖延还能做完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