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公里生命线之那本未读完的书》

    三个小时,能做什么呢?我这样问自己。

  每星期二、五下午,是我和家婆放慢脚步,需要“捱”着,去数手表上分钟小格子的日子——透析。

  家婆听力和视力都不太好,之前配的助听器,她总说耳朵痒,一星期后便被她雪藏进柜子里。她常说自己躺在病床上“硬挺”着,像只穿着小碎花的虫子,只能微微地蠕动。

  我在等候区,趴桌午睡,和“面熟”的陌生人聊天,对着手机傻乐……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偶然带上的一本书,一个茶杯的微妙变化,学会在大段时间里重启,寻找阅读的乐趣。

  一次,累了,合上书准备小憩。抬头,便看见不远处一位穿着印“福”字短裤的大爷。他坐在椅子上,鼻梁架着老花镜,双手捧一本和A4纸一般大小、两块砖头那么厚的大书。好奇心驱使我悄悄挪近,隔着一段距离,借着他身侧玻璃窗的反光,我看清了书名——《毛泽东和他的家人们》。封皮上,主席灰色的中山装有几处褪了色,泛着白点;书页极像十年前的旧报纸。

  我常观察他。他不爱刷手机,每次都很有规律:老伴透析开始后,他会先睡个午觉,醒后喝上几口茶,四处走走,在落地窗前,望着远处发呆。

  接着从环保袋摸出老花镜,选个舒服的姿势,开始看书。读上约莫半小时,他会放下书,去看看正在透析的老伴,回来续上茶,再续上书。

  十个月慢慢过去,他那本厚书也渐薄,我甚至开始猜想,他下一本会看什么书?好多次,我们的目光在空气里不期而遇,没有言语,却仿佛交换了只有阅读者才懂的、片刻的安宁。

  然而,这份默契,最近缺失了。我已连续两个周五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今天下午看书的间隙,偶然抬头——那四张连着的蓝色椅子仍然空着——空得,让人不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