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中,历代帝王的更迭是主线,但串起这条主线的人确是几位伟大的历史作家。我在过去的阅读和翻译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位“老朋友”,据塔西佗记载,据普鲁塔克记载…… 这些都是如雷贯耳的大名,可是我有时候也在想这样的问题:
这些记录历史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历史又是如何?他们的作品有几分真实?他们的写作风格,以及他们生平是怎样的?他们有过怎么样的故事?
盐野七生的这部著作里关于这些书写历史的人散落各处,我尽量将这些信息收集整理起来如下。首先,盐野七生写过,她说执笔写历史的动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生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讲述受好奇心驱使而探究到的事情;
2.以史为鉴——让历史成为现在或将来的前车之鉴;
3.对于经受了痛苦磨难又在感情上难以自拔的同胞们怀有强烈的、充满悲愤的情绪
一. 塔西佗(约公元56—120年)据历史学家推他出生于南法行省,官至涅尔瓦皇帝时代期的候补执政官。他堪称古罗马帝制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书写风格“批判” 同时关注历史的黑暗面,他总是在指责自己国家的缺点,并为此而悲愤激昂,研究者称之为“塔西佗式的悲观主义”,他的悲观并非为罗马的未来担忧,而是因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担忧。就以上分类,他应该是出于后面的两个动机的结合。
塔西佗著作有《同时代史》,书写范围:从公元69年内乱开始,大概到图密善皇帝被杀为止。在这部作品开头他写道:
写完这部作品,如果我还活着,我想用晚年时光来书写神君涅尔瓦和皇帝图拉真。 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不仅史料丰富,而且无论作出怎样的评价,用什么方式讲述,都无须担心自身的安全。
可惜塔西佗没有兑现承诺,之后他又执笔写了《编年史》讲述了从提比略继位到尼禄之死这段历史。
塔西佗的《编年史》从中世纪流传至今,但塔西佗素以厌恶提比略闻名,然而对自己作为历史学家、作家的专业水准相当自负。用自已独树一帜的文字表达好恶,是业余爱好者的习惯,不合专业人士的作风。
至于专业作家,历来避免发表个人评论,只是陈述历史事件,就能让读者体会到书中人物是否伟大或渺小。塔西佗对这两种方法运用自如,所以他被人们公认为帝国时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对同一个史实,我经常会产生和塔西佗截然相反的看法,然而这不妨碍我阅读他所作的批注或记载的史实。因为,他比任何人都要尊重历史,忠实于历史,他的作品能够真实地传达史实。换言之,我相信他的专业功底,才是我信任他著作的原因。他的著作中有尤里乌斯·恺撒的亲笔文章,或者把他从碑文上摘取的史实重点和其他史学家进行比较,其中的差异一目了然。塔西佗写的是彻头彻尾的"摘要"
以前读过的书中,大多直接引用塔西佗的记录,但盐野七生在《罗马人的历史》中,非常客观地引述了塔西佗的记录,但在引述的同时又会分析他的可信度。在《臭名昭著的皇帝》意一书末尾,她写了一句话,令我不仅会心一笑:
笔者从心里十分敬重塔西佗,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然而,有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想抗议几句:“塔西佗,你怎么能这样讲呢?”
二. 小普林尼 (约61——约113年)他是大普林尼的外甥,先后担任过检察官、护民官、之后进入元老院,在图拉真皇帝时期担任过小亚细亚比提尼亚的行省总督。这位性格平和的乐天派与塔西佗成了一生挚友。小普林尼被称为“幸福的罗马行政官文人墨宝”。著作有《小普林林尼与图拉真皇帝之间的往来信函》。
他写给塔西佗的两封关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的信,称为了后世研究这一事件的重要“证词”。
三 苏维托尼乌斯(公元69—122年),罗马帝国早期的著名历史作家。 他出生于意大利本土,进入元老院,后称为哈德良皇帝的秘书官。他所写的《罗马十二帝王传》即使到了现代,依然是一部畅销书,广为人们传阅。苏维托尼乌斯比哈德良大6岁左右,是在罗马任职的官员之一。他是小普林尼的朋友,所以他一定也是塔西佗的文人圈中的一位。
《罗马十二帝王传》从尤里乌斯·恺撒写到图密善共12位罗马皇帝。同现在一样,在当时就吸引住了为数众多的读者。
苏维托尼乌斯生前不只是一个普通官吏。他是一个可以随时出入主人长期不在的皇宫的人。他的《罗马十二帝王传》与后来的《皇帝传》相比,闲话或流言蜚语的色彩很浓。想必作者对闲话的兴趣超乎常人,因此,他一定深受宫中女人们的欢迎,因为宫中女人都很喜欢闲话,喜欢流言蜚语。后来,哈德良免去了苏维托尼乌斯的职位,把他从皇宫中赶了出去。
四.普鲁塔克: (公元50—公元120-125之间),他主要不是一位历史学家,而是一位道德学家。
与图拉真皇帝(公元53-117年)几乎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为了了解第一首资料,他多次前往罗马,后来定居罗马。他时图拉真统治的见证人之一,同时也与元老院议员之间的交往频繁。他曾经为帝国的2个皇帝-图拉真和哈德良讲过课,并博得了他们的赏识。图拉真曾授予他执政官的高位,后来哈德良又提拔他担任过希腊财政督察。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喀罗尼亚度过的。在故乡,他一面著书立说、开门授徒,一面担任当地的行政长官、参与政治活动。据说他在家乡还开办过一所学校,所授课程以哲学和伦理学为主。晚年他又出任希腊圣地-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终身祭司
著作有:《希腊罗马名人传》,《道德论丛》
这篇杂记中,我记录了众多的古罗马历史著作,普鲁塔克的《道德论丛》是唯一一本列入我的阅读计划的书。是因为播客“独树不成林”的仲树老师大力推荐这本书,我很期待她翻译的译本出版。
五.狄奥·卡西乌斯(公元150-235),他是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他是元老院议员,担任过行省总督。著有《罗马史》但大部分已失传,只留下部分残片。
在此人的著作中,可信的只是他本人作为"现场见证人"的对塞维鲁王朝时代的记述。其余部分只要没有确切可信的旁证,其可信度就很低。这是后世研究者们一致的看法。
完全变成了发表自己观点的著作。所以他笔下的罗马历史人物,说话口气都是一个模式,给后世的研究者在区分人物、了解人物性格时带来不小困难。甚至尤里乌斯·恺撒的语言也有失简洁明快,就好像是一个50岁老头在喋喋不休,实在大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