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到“美学之旅”这个概念是李欣频老师带的世界各地美学旅游团。这才知道原来旅行还可以以美学为主题,也对未来的旅行有了特别的期待。
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呢?怎样的旅行才叫做“美学之旅”?写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深层次的体验
美学之旅首先肯定不能是走马观花的、以到达国家数量为衡量,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发朋友圈就过了的。
旅行目的地以自然风景著名的,要去欣赏它的独特的迷人之处,可以尽力去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寻找角度、构图,千万不要举起相机,对准风景,按下快门“咔嚓”一声就完事,而不管拍出的照片是否好看、是否可以更好看。
当你努力过后,拍出一张自己还算满意的照片,往往对这个风景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毕竟它在你的相机里经历了一次创作。
到以人文风情著名的地方,要将自己融入其中,最好能与当地人交流,获得除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之外的信息,比如它的历史、故事。衡量是否有深层次体验的标准是,是否能写出一篇让人印象深刻的游记。
把自己当成当地人
了解、观察当地人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然后跟着来。李欣频说:旅行,是后天的混血。当你真正地融入进当地,当地的气质也会融入到你的思维、谈吐中。英国的严谨、德国的严谨、西班牙的热情奔放、日本的、缅甸人的内敛……
慢下来
网上常见12天游10国的游记,我却更喜欢将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拉长,如果合适,我觉得能带上10天半个月是最好。为什么要慢?慢下来才有可能有深层次的体验。
我在面相与命运的微博里也找到了面相上的依据:“赶场子旅游是损的,应该把旅游度假化,悠哉游哉嘛,不要考虑本地有多少景点都要逛完,不去也可以,没什么好遗憾的,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旅游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就行了,着急把火的半路交钱还导游吵架看低端表演参加购物的那些旅游真没啥意思。”
我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自由职业者,到各地住上3个月、半年,工作、旅行两不误。
如果时间与经济条件都不允许在当地呆上长时间,那就增加每个游览目的地的时间长度,减少目的地的个数。
慢下来才能养面,哈哈!
以美为主题策划行程
旅行可以有主题。比如主题定为美学建筑之旅,就将旅行目的地的经典建筑串联成一条线路,舍去主题之外的目的地,在旅行过程中将不同建筑做比较,能对建筑知识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也可以把不同时期的多次旅行中的相同主题提取出来,又是一篇主题文章了。
尽量从专业角度欣赏美
哥特式建筑的美在何处?江南水乡的美在何处?我很喜欢的日本节目《美之壶》是一档介绍日本文化的节目,每集都会列出3点,告诉人们这样东西美在何处。
旅行前,最好多做功课,了解旅行目的地的相关资料,这样到达之后便比什么都不懂的人更多了一份理解。“拥有的多,才能看到的多。”可以观看观看相关的电影、纪录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