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郭淮一直到三国后期才正式登场,首次登场就劝说曹洪不要处死张郃,于定军山战败后推举张郃为主将。
之后,就到了诸葛亮率领蜀国大军北伐的阶段,郭淮被曹真推举为副将,并且屡次与蜀国军队交战。
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率领蜀国军队与司马昭的魏军交战,围困司马昭于铁笼山上,当时的羌王也率军援助蜀国,却被郭淮拦截击败,之后与司马昭里应外合,大败姜维。
姜维战败后,仓皇逃窜,手中的兵器都丢失了,全身上下就只剩下一把弓,甚至连箭都没有。
郭淮一直在姜维身后紧追不舍,逐渐拉近距离后,弯弓搭箭,一箭射向姜维。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前方的姜维突然徒手接住了郭淮的箭,并且用此箭射死了后面紧追不舍的郭淮。
郭淮的文学形象到这里就结束了。不得不说,堂堂一代名将这样死去,实在是太过窝囊了,而姜维文学形象的勇猛,也被《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郭准的历史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就是三国正史所记载的形象,它跟《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笔下进行艺术加工下的郭准,又有哪些不同呢?
正史《三国志》记载,郭淮出身于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门阀士族太原郭氏,祖父郭全任东汉大司农,父亲郭组任东汉末雁门郡太守,就连他的妻子王氏,也是太原王氏曹魏太尉王凌之妹。
由此可见,郭淮的身后背景势力不可小觑。曹操在世时,郭淮就曾跟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后来诸葛亮北伐期间,郭淮屡立战功,成了曹魏军中一道坚实的御蜀屏障。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确实可怕;但如果前往五丈原的话,那大概率就没什么可以忧虑的了。之后传来战报,诸葛亮果然转进五丈原,诸将皆喜,唯有郭淮一人担忧不已。
郭淮认为,诸葛亮若是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
司马懿这才认识到北原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于是派郭准率兵前往北原。蜀国大军果然来此,与郭淮军形成对峙,没有攻克北原。
数日后,诸葛亮率军西行,魏国诸将皆认为诸葛亮要攻西围,还是郭淮料敌于先,认为诸葛亮攻西围是假,攻阳燧是真。
当天夜里,果然不出郭准所料,蜀军进攻阳遂,因魏军早有防备,因而没能攻克。
此次北伐,诸葛亮四处碰壁,死在行军路上。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军事指挥权交到了姜维手中,郭准还曾率兵击退姜维。
郭淮功勋卓著,备受曹魏皇恩,一直活到了公元255年,寿终正寝,可不是小说中说的那么窝囊,被姜维一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