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雅的故事/文 (原创)
近年来,“学霸”成了使用频繁的词汇。学霸,一般指学习刻苦、知识面宽、智力超群,能在重大考试中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如今,学霸成了学生们羡慕的对象,也成了家长们心中“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学生和家长都羡慕学霸?
目前,中考、高考,仍是以分数来决定考生能否升入重点学校或著名大学。再加上当下各种以培训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噱头的宣传,无形中使得家长们裹挟其中,高度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一时间,大家都想通过各种渠道,竭尽全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句话,大家把参加高考、读大学看成“自古华山一条道”,都去挤这人生的“独木桥”。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显而易见,家长如果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只以培养学霸为目标,是短视行为。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有我们熟悉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说,站在高处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只要高瞻远瞩,有战略高度,就不会被眼前的“浮云”蒙蔽双眼。
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以高考为一个短期目标无可厚非,然而单就学习来讲,高中之后和中学期间的学习性质、方法完全不同——大学及以后的终身学习由重视学习成绩变为重视学习方法、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高考前应对升学,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一致的。升入大学,孩子学习什么、怎样学、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为毕业后就业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才是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
终身学习,并非只是读书求学,职场上也没有固定的考试模式——一个人要如何应对职业的需求,在社会大学中不断学习,以适应个人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才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因为这不仅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人生过程,可分为学前期、上学期、就业期、退休期;显而易见,传统的上学期和就业期相比,时间要短得多。而且,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反面教材:某些孩子因为是学霸被保送读硕读博,毕业后却因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不愿就业,宅在家中“啃老”。有的孩子就业之后,反复跳槽,总觉得哪个岗位都不喜欢、工作不开心,久而久之,一事无成。有的孩子经历一点挫折即一蹶不振,沉浸于虚拟的网络。更有极端的轻生者,给家长留下了一生难以走出的阴影……
回过头来看,就业之后出现的问题,是其上学期间问题积累的结果,只是家长当时没有感觉到或没有重视而已。而我们当时注重的是什么?只看重其学习成绩,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学霸。所以,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仅以培养学霸为目标的做法是短视行为。
培养学霸不是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且身心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