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在回顾20岁到30岁这十年的时候,除了“忙碌”,我无法找出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20岁时,忙论文,忙考试,忙着争奖学金。毕业后,忙着找工作;工作找到了,忙着融入职场,忙着社交,忙着把自己打造成所谓的精英。等到工作稳定了,又开始忙加薪、忙升职,忙接踵而来的项目。30岁回国,也没闲下来。忙转行,忙上课,忙新的生活。这一路走来,收获也不少,学历、经验、阅历,让我从一个不经世故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多少有所经历的成年人。但在某一天,当我坐在末班的公交车上,透过车窗,打量这个城市的时候,我的内心滋生出一种浅浅的不安。万家灯火、多彩霓虹、婆娑树影、寂静古城,这一切,我已经太久没有为之停下脚步、用心体会了。我生活的“忙”带给我的是心灵的“盲”。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曾说过:“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为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当今这个社会,我们过分重视了外部的世界,以至于内心的世界早已芜杂不堪。很多时候,我们打着“让生活变得更好”的名义,追求并不需要的奢华物质。我们依赖碎片化的知识来滋养心灵,以为已经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我们一心忙着赶路,却从不驻足欣赏路边的风景;我们种花养草,却忘记了大自然馈赠它们的意义。
年轻时,努力追求成功,把那当作唯一的目标。其实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少不经事,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历练自己,打磨自己。但如今,人们往往错的是对待“努力”的认知。努力的目的应该是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所谓优秀就是把人性中好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来。拥有丰盈的心灵,可以去感知大千世界的悲欢离合、春去秋来,敏感于一切微小的感动,又慷慨地容纳所有的不同。让自己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即使在一个物欲堆积、密不透风的世界中,仍然能让灵魂自由地徜徉在最简单的醇美享受中,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心境。若我们都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可以把自己的心安顿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不左不右,不远不近,让自己恰好能清晰地听到心的声音,然后让这声音引导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今年春节,在广东度过。除了目的地明确之外,可谓是一场毫无目的的旅行。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门,随意的走走逛逛。看到路边的小吃,买来尝尝。兴致好了,多走几步路,累了,便找个地方歇歇脚。欣赏南方绿油油的植物,即使只是最普通的花草树木。和旅伴谈天说地,讲自己的困惑与担忧,也毫无顾忌的大开玩笑。在海边吹海风,颇有兴趣地观察来往的游人。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反而能感受心的平静。那时候,我忽然明白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只能在安静的思考和踏实的寻求中达到。若是每天在一个充满欲望、焦虑、争斗的外部世界中忙碌着,日复一日在纸醉金迷中只思考两件事—赚钱和花钱,那么一颗原本清澄的心,也会渐渐变得浑浊,最后麻木地只知机械地跳动,而感知不到任何能使我们内心世界脱离平庸的感动。
于是,我开始睁大眼睛,放慢脚步,打开心灵。我看到城墙脚下晒太阳的老人,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上映出的是岁月流逝的痕迹;我看到在公园里散步的情侣,他们手牵手、依偎着,尽显爱情的甜蜜;我看到操场上嬉戏的孩子们,他们笑着、叫着、奔跑着,充满生命纯真的气息;我看到路边的小摊贩,他们卖力地招揽顾客,吆喝声中带着对生活的憧憬。这是最平凡的一群人最平常的景象,而我,竟第一次,被他们打动。
然后,我发现,我的心灵也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