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注意的问题行为一般发生在被忽视的环境之下。
比如课堂上,某个儿童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没有被老师注意到,他就可能大声的把答案说出来,或者是再次举手时边举手边敲桌子,或者是发出其他的怪声,让老师或者同学们注意到。
寻求注意的问题,也可能发生在因问题行为而引发的持续紧张的关注当中。
比如某个孩子喜欢跑到厕所捞大便,所以一家人只要孩子一上厕所都很紧张,会盯着他,生怕一不小心他又会去捞大便,孩子也就有事没事就说要去大便,往厕所跑。
以下线索,表明通常是在寻求注意的行为:
一是出现问题行为的同时,流露出寻求他人注意的眼神。
二是问题行为出现后,把造成的结果展示给周围的人看。
三是在做出问题行为的同时,故意发出怪声动静或者是怪相引发其他人的注意。
四是在做出问题行为的同时,或者之后,对他人的反应格外高兴,或者是手舞足蹈。
五是与其他人形成互盯互防的状态,孩子自己也乐于如此。
六是短暂的故意忽视,其问题行为会加重。
处理这样的问题行为,适合用忽视或者是忽略策略,也就是消退原理,不要对问题行为给予任何形式的注意,包括呵斥,批评教育,惊慌失措或者是说服教育等等,不要与正在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有任何的目光接触,而且周围的所有人都要采取一致的策略。
如果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哭闹的形式,也不要在此时安慰儿童,因为此时的安慰仍然是一种强烈情感色彩的高度关注,有时候可能一安慰哭闹就中止了,但长久的话,会强化孩子以哭闹的形式来获取满足。
逃避拖延的问题行为有很多表现形式。
比如咬人咬自己尖叫耍赖,讨价还价,逃跑撞头等等,在要求其去做事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与被要求的事情无关的任何其他行为都有可能是逃避或者是拖延行为。
针对这样的问题行为,应当采用的消退措施时不给予任何反应,坚持让他完成任务。
从发出要求的那一刻起,管理者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确保被管理者及时进入完成任务的状态,并保证他始终在完成任务的轨道上。
所谓及时,就意味着发出要求以后,被管理者做出相应的行动之间不超过5秒钟。
所谓保证在轨,就是被管理者启动了完成任务的行动,直到他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保证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继续完成任务。
了解问题并提供处理意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何帮助管理者正确执行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