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说:为人处世,“信”要有限度,说过的话要能够兑现;“恭”要有限度,免得遭来无谓的耻辱;有什么事情首先想到自己的亲人,也是可以宗仰的。
“信近于义”,“义”这里做“宜”解释,适宜,和人交往,你的“信”,也就是承诺,要有限度,如果你的举手之劳,能解别人的燃眉之急,你的承诺就是义;如果别人求你办事,你自己伤筋动骨还不一定能把事办成,你非要打肿脸去承诺,这就不适宜,是不义了,这种“信”就会导致言不可复。
“恭近于礼”,“礼”是用来调和人事之间的矛盾的,也即是中和之道。适度的恭敬,表现出来就是有礼有节,进退有度;过度的恭敬不但不会换回同等的尊重,对方也会感到不适,甚至遭来轻视与耻辱。在国际交往上,适度的礼仪能彰显大国风范,过度的恭敬,就是崇洋媚外,外国人看你这么恭敬他们,他们还来劲儿了,于是把你当肥羊宰当傻子骗,这教训历史上比比皆是,所以说恭敬要有限度,这样才能避免遭受无谓的耻辱。
“因不失其亲”,“因”是“因果”的因,是动机的意思,动机不离亲人,就是说,做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到自己的亲人,这是人之常情,儒家主张有限的自私,举个例子,如果大家都没有东西吃,这时候我弄到了吃的,我首先给我家人吃,等我家人吃好了,还有多余的吃的,我再给其他人吃。助人的心行,由近及远,由自己慢慢扩充到他人,这也是可以宗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