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卸下语文课去担任科学课之后,没有自己固定的班级,和学生的交流也少了,大多时候是上完课就离开了教室。有时候学生见了也会亲切的打招呼,但感觉和教语文课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去六(6)班上课,放学后总有一位男生跟在身后问问题,陪我从4楼走到下面,走到操场,然后再返回去。刚开始是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说是讨论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像拉家常一样说说他心中的一些疑惑,我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给他一解答。接着就我上课时提出的思考题“如果在一座孤岛上你只有一袋米和一只鸡,是先吃鸡还是先吃米?”进行多次探讨。实际上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已经进行了讨论,从保持能量的观点看,应该先吃鸡。如果先吃米的话,活着的鸡也要给你争夺能量,也要吃米。不过在讨论的时候,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是这位同学每次和我探讨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每次都认真听他说完,然后结合他的分析给予评价。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下课后,他依然像原来一样扶着我的胳膊跟着我一起下楼,“老师,恐龙又高又壮,那么强大,为什么会灭绝呢?而人类最早的时候还是爬行动物,为什么能够活到现在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对于我来说又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关于恐龙的灭绝和人类的生存,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要想详细的解释清楚,需要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并且给合我自己了解的知识,未必能够完全解释的清。首先,恐龙的灭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了它们的消失。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恐龙食物的减少,从而使得恐龙无法生存下去。而造成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这些的原因又有很多。至于人类为什么能够生存到现在,这与人类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恐龙的灭绝和人类的生存都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看着他满是期待的眼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必须要给一个答案了:“首先,恐龙的灭绝和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关,当时环境发生了变化,恐龙生活时的气候、水源、食物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无法适应当时的生活;而人类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这和人类的不断进化,努力适应新的环境,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再到解放上肢,从而改变周围的环境,改造社会,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大脑不断的进化,成为最高级的动物……”“我看了一本书,书上说老鹰和鸡原来是一样的,就是因为老鹰善于捕捉空中的食物,就学会了飞翔,而鸡依然生活在陆地上,现在的鸡都是人工饲养,不需要自己寻找食物,所以很多鸡连飞都不会了。老师,这也是进化的原因吧?”看来这孩子还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爱读书的孩子。“是的,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一些动物不仅没有进化,反而退化了。就像我们人一样,有些家长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笨,连基本的生活能力也不具备了。自然界里适者生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本领,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强于别人……”“谢谢你老师!”说完这话,他在兜里边摸了一会儿,掏出一块糖放到我的手里:“谢谢老师愿意听我说话,愿意回答我的问题。”然后又深深的向我鞠上一躬,扭头离开了。
这一刻我愣住了,我没有想到只是下课这一会儿和孩子聊聊天,对他来说竟能产生如此的触动,看来这个孩子是多么的渴望爱呀!一颗糖,就是一颗心,一颗愿意和你沟通的孩子心;一颗糖,就是一架桥梁,一下师生敞开心扉的桥梁;一颗糖,就是一份信任,一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期待和每一个学生之间的那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