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遵从内心的光亮
选择,本是在万千选项中择取最合心意的答案。生活处处是选择,选衣服如此,选人生亦是如此——无关旁人眼中的优劣,适合自己,便是最优解。
曾经,我循着家人的规划前行:读师范、上班、恋爱,按部就班走进婚姻,随先生来到他的单位生活。我向往被呵护的温暖,可五年相伴里,先生对同事的求助热情满满,对我的需求却总带着不情愿,即便最终帮了忙,也让我满心委屈。旁人劝我别比较,可这份“双标”的落差,终究让我成了别人口中“脾气大、说了算”的人。
转机藏在一次选择里。镇上最好的学校抛来橄榄枝,为了自己的成长,也为即将上一年级的女儿,我毅然前往。在这里,我扛起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70多人的班级、每周35节课的强度,累到课后连话都不想说,可“多劳多得、技多不压身”的信念,让忙碌的日子满是充实。这一待,便是17年。
17年里,无数成长的瞬间刻在记忆里:第一次外出演讲,校长为我争取机会,郭老师逐字逐句改稿、听我反复试讲,手把手教我演讲技巧。那次经历,让我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棒。”
2024年,教师城乡交流的政策出台,我又一次选择跳出舒适区,申请来到二实小。身边满是不解的声音,有人说“新学校肯定累”,甚至有人议论“她在原单位都是副校长,怎么还来这”。我笑着把这些声音当成别样的“赞扬”——比起他人的评判,我更想拥有一份纯粹的教学环境。果然,在这里,没有职务之外的干扰,只需一心上课,这份“心情上的轻松”,让我以为握住了新生活的美好。
可命运总在不经意间抛出考验。去年六月底,频繁跑厕所、体重下降的症状袭来,医生说是常见的胃肠问题,嘱咐我忌口生冷。我遵医嘱修养、吃草药西药,暑假里症状稍有好转,可开学一个月后,不适再次复发。国庆节的肠镜检查,将“直肠恶性肿瘤”的结果推到我面前,那一刻,我几乎瘫倒。
治病的日子成了人生最难熬的时光:化疗的副作用折磨着身体,手术后的恢复寸步难行,无数个深夜里,我甚至想过放弃。可一想到8岁的儿子还等着我陪他长大,女儿还没等到成家立业,我便咬着牙坚持——无论多苦,我都要陪着孩子们走下去。
如今,新的选择又摆在面前:家人劝我回原单位,说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照顾我的老领导,比新单位省心。我也曾两难,可静下心来想:未来的日子或许无法掌控,但我能选择让生命更有厚度,让心情始终向阳。最终,我还是决定遵从内心——比起“省心”,我更想在喜欢的状态里,愉悦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