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个人类永恒悲伤的主题。说点现代科学分析的比如,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科学认为无论“一见钟情“亦或“日久生情”,都和人的内分泌周期以及潜意识里的需求有关。最喜欢的异性类型,其实类似于人格的外化。比如幼儿,童年事情缺乏母爱和安全感的青年,喜欢姐姐型的女孩子。而比较自信,开朗的男孩子喜欢小鸟依人的妹子。喜欢文学艺术音乐宗教之类的人,对秀外慧中,气质清雅的小姐姐,往往欲罢不能。这比较符合文艺男青年的理想异性幻想。
按现代心理学的观念,你爱的“她”,本质只是你心中“理想异性”的投影和具象化。也就说,“理想异性”是自己“理想人格”的一部分。同理可得,你爱的“她”,不是她本人。只是你的精神的一部分。“她“非她,“她“只是你“脑补“出来的。可以说,你爱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爱情其实分三个层次。我执与情执,欲求,爱渴。欲求是男女本能欲乐,人类繁衍的基因冲动。例如男人对喜欢的美女都会“一见钟情“。(女孩子们不要骂“渣男”,你们看到“小鲜肉”或“气质大叔”也一样。)爱渴是一个人渴望他人理解,欣赏,关爱的需求渴望。“爱渴“可能是异性伴侣也可能是同性朋友。二者其实不是一回事。爱渴之上,才是情执。情执是对一个人感情的执著,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古人说的“生死白发,甘苦与共”就是如此。但执著就快乐了吗?白头偕老固然好,万一天各一方或一别两宽呢?所以古人又讲“安住当下,太上忘情”。把“情执”淡忘与升华。安住当下,亦相互尊敬,不勉强彼此。
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则功德不必记于我之名下。
若君可幸福快乐,一世长安。最终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不是我,又有何妨?
天涯云水两相忘,何尝不是真风流。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后记:谨慎以此文,送给那些活着了过去的朋友。常言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常言又道“人生无处不相逢”……天高地阔,来日方长。放的下,才能拿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