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戏》是2017年最佳华语影片之一,有幸在潍坊看到点映场,并聆听了小伙伴们的精彩分享,很期待它能够公映,好让更多人能够看到如此精彩的影片。
《村戏》的电影宣传海报上,导演郑大圣写了这么一段话:“我的创作意图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可能延伸的思与想”。相信每一个观影者都不可否认,它确实是带给我们关于人性社会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村戏》改编自贾大山的三部短篇小说《村戏》《花生》《老路》,整部电影采用黑白色调,劣迹斑驳的老房,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朴实憨厚又尽显人性本质的农民将我们带入到了1982年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农村大戏”中。
一.影片梗概
电影分两条主线穿插进行,一条为1980年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村民期待分地包产到户,王支书强令恢复老戏演出,迎接领导以实现首批试点,由此而引发的利益冲突与情感纠葛。此时王奎生疯了已经十年,但最终《打金枝》这场村戏也没有看到,倒是由此所折射出的人生与人性的大戏却跃然纸上,“村戏”的内涵更像是为呈现一场疯狂的人性自私与丑陋的大戏。另一条主线为1970年,述说王奎生是怎么一步步被自己在内的集体大众所逼疯的,作为一个老实巴交,恪尽职守的看青人,他的无意恐吓将到地里偷花生的亲生女儿致死,这种本该带着唯有自杀方可放置的愧疚与悲痛情感,却被当时“保护集体公共财产,敢于大义灭亲”的至高无上荣誉所裹挟,村民眼中唯有救济粮,哪还有基本的“人性”可言。为了回馈王奎生“反人性”的付出与牺牲,村支书让他负责看管村里最好的九亩半,但“疯子”却无形中成了维护不公平秩序的“罪人”。十年之后,当疯子慢慢不再疯,他却发现身边全是希望他永远疯下去的“真疯子”。十年之前,为了救济粮,你不能疯,而且还要披红戴绿地接受“大义灭亲”的表彰;十年之后,为了我们分地,你必须要疯下去,而且还要离开生你养你有着“花生图腾”信仰的一方水土。像“缅怀”和“纪念”疯子所做出的牺牲,这种事情,只在我们需要你的时候,做做就好。
二.疯子的“疯”与“不疯”
关于人性的善与恶,世人已经探讨许多,人性当中与生俱来的贪婪与自私,我们往往很难直面去探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坚持的是孟子所讲的人性本善的原则,因为唯有这样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有所指向的,每个人都可教正是基于人性本善这样一个教育信仰。同样在海报中还有句话:“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一个无辜的人。”影片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不足以用一个坏人来界定它,你不能保证当你所处那个时代,你能坚定认为自己不这样做,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和集体性合谋是我们所无法用简单的一句“人要善良”所能解释的。
回忆线与线实现交叉叙事,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王奎生疯子悲惨的前半生,也注定了他后半生的灰色基调。
王奎生为什么会疯呢?是基于:黑白颠倒的价值观绑架,耻辱与荣誉两极颠覆的人性扭曲,让悲剧变“喜剧与戏剧”的命运摧残与折磨。从现实层面来讲,失女之痛,乖巧可爱的女儿,饥饿难耐也不会用小手去动眼睛盯了无数次的老爹的饭菜,偷花生吃却被老爹无意的恐吓导致窒息死亡。女儿死在自己手中,这种切肤之痛,这种悲痛与愧疚,在他拿枪指向自己的那一刻尽显无疑,但你的情感表达必须聆听大众需求,在那个需要英雄走向神坛服务大众的时候,你必须要成为英雄,他的心痛不已无人顾及。在她送女儿送的时候说,永远不要回来,因为他认清了人世间黑暗与阴森,让女儿再也不要回到这样悲惨世界。
更重要的是“荣辱,悲喜”绑架裹挟下的无助与绝望。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女儿的死,这是他一生的痛,是他一生追悔莫及挥之不去的悲剧,但被村民塑造成为大义灭亲,保护国家集体公共财产的典型。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疯狂与泯灭人性的年代,集体,群体性的情感失忆与谋杀。想必那一刻王疯子不得不疯,因为人性中本有的血肉亲情与正义之道不可磨灭,他说服不了自己,只能逼疯自己。
曾经因为自己的牺牲,他成了英雄,他没变,如今成了却成了罪人。村民亲自把他塑造为英雄,又亲自把他从神坛上赶下去。为为了利益可以毫无人性,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忘恩负义,疯子没有变,谁变了呢?世道变了,为利为己之心没有变。
“疯子”的“疯”看起来是以个体的“疯”,反映的确实群体的疯狂。当王疯子被五花大绑坐在去往精神病院的车上,他悟了:“彩云,回来吧,爹爹给你洗洗脸。”那一刻,他再也不能掩饰十年来对女儿深埋于心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再也不能容忍自己迎合集体“服务”需求去做那个有悖内心的“花生”卫士~民兵连长王奎生。被送走的那一刻,更像是一种解脱,终于可以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期待在哪里可以抒发内心,失去了就是会痛,人之常情不可阻挡,此刻,他呼唤女儿的归来,更像是期待一种团聚,他终于可以像个真正的父亲一样去爱自己的女儿,去表达愧疚与悔恨,终于有了喘气的空间和自由,讽刺的是,这种自由却只能在即将到达的精神病院里获得。进入“精神病院”的王疯子却“不疯”,那个时代与人性黑暗背景下的社会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精神病院”,此刻,我们一直走在走向痊愈的路上。
三.对小芬人物形象的感触
在整部影片当中,小芬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真实与纯粹真挚,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她能够做到不随众人屈辱,怪罪,谩骂王疯子,反而能够基于人性最纯真的情感去理解,包容,维护和保护一位长者,不趋炎附势和屈从权势,她所塑造的正面形象与他爹老鹤所代表的无视兄弟情义,精明算计,心狠手辣的村民集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十年之前的事情她并不知情,但能够做到,对一个从小陪伴自己成长的一个长者的基本的人性尊重和全力维护实则难能可贵。他对王疯子儿子树满说:“我不嫁一个打自己爹的人”,可见她是一个视血肉亲情为至高无上的人。在村民捆着王奎生去精神病医院的时候,她怒吼说:“奎生叔是人不是牲畜,你们不能绑着他。”这体现了她对人性尊严的尊重。当她说:“我要跟奎生书和树满一起包下九亩半种花生。”足以体现一个具有独立与担当精神的女性形象,即使是放在当今社会也是少的深明大义者。当她说:“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体现了她“即使面对再不同,再嘈杂,再多样的观念,人群与社会环境,她依然可以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一种宽容和大度,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他对树满真挚的情义和欣赏完全不顾及当时所推崇的“人高马大善劳作”择偶标准,不功利不世俗,坚持内心信念,满满的正能量。
于我们而言,我们要拼尽全力去维护真善美的文明与秩序,即使在某一刻我们做不到像小芬一样去批判不公,保护和维护弱者,即使无奈改变大势,我们至少要做到不参与到集体性无意识与盲目性的伤害与攻击中,无论外界境遇如何,要依然保持对人性的尊重与美好情感的追求,无论何时,始终保有基本的独立思考精神。“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