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65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春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美食是最快乐的事。无论走到哪,我最惦念的仍是家中二姐煮的面条。早上,二姐就开始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面条。厨房里,锅里正烧着水,二姐在一旁择豌豆尖,我赶紧上前帮忙。豌豆尖是春节我们最喜欢吃的蔬菜,吃面条怎么少得了它呢?“妹,你要把豌豆尖上的长须择掉?”“这须长了,会影响口感。”尽管我偶尔也会做饭,但择豌豆尖去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水开后,二姐开始调料。只见她先确定吃面的人数,然后拿出大小不一的七八个碗“一”字形放好,再有条不紊地将麻油、豆油、肉臊、味精……一样一样地放入。调料品种一样,但二姐放入的份量却有差别:有的麻油多、有的肉臊多、有的加葱、有的加香菜。
下面条了,她一小把一小把地将面条抽出,轻轻地放入锅里,用筷子在锅里慢慢来回搅动几下,盖上盖子。大约两分钟后,她打开锅盖,锅里的水已沸腾,面条在锅里欢快地舞蹈。去水沫、加汤水、下豆尖、挑面条,二姐手脚麻利,一番操作看得我目瞪口呆。
随着二姐一声“吃面条啰!”家人们开心地到厨房端着属于自己的那份面条,开始大快朵颐地享受美食。挑起一小撮面条放入口中,丝滑的面条充溢着我的口腔,麻辣鲜香的料汁加上豌豆尖的清香彻底唤醒了我的味蕾,太好吃了!“二姐,你煮的面条实在是太好吃了!我明天早上还要吃!”“二姨煮的面比面馆里的还好吃!”“就是,就是,明天早上继续吃面!”……看着此情此景,二姐满意地笑了。
煮面的食材都差不多,为什么二姐煮的面条那么受欢迎?我平时也是这样煮面条的,为什么面条味道的差别那么大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二姐。二姐笑了笑说:“煮面条与你教书相比,实在太简单了。” “我觉得不简单,这里面一定有学问!你是用了什么方法让大家都喜欢吃?”二姐拗不过我,就把我带到厨房。“首先,煮面条要保证面条和调料、蔬菜的新鲜。其次,煮面条还需要关注每个吃面人的需求。”“还需要关注每个人的需求?大家不都是吃面条吗?”二姐的话听得一头雾水。“你看,每个人的食量不一样,就需要用大小不同的碗;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有的喜欢吃辣一点,有的喜欢吃酸一点,有的喜欢吃青葱,有的喜欢吃香菜,那在放调料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区别;再加上老人要吃软一点,年轻人要吃硬一点,所以先挑年轻 人吃的,再挑老年人吃的……” 二姐滔滔不绝地说着,我一边听着,一边自言自语:"没想到煮面条的学问会有这么多。"
“只要你心中想着吃面条的人的需求,努力去达到他们的需求,就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原来,二姐煮的面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她关照了“食客”的喜好与需求 ,真正把“食客”放到了心中。
是呀,我们教书何尝不是这样?面对学生,每个学生个体因素不一样,来自不同的家庭,学习能力肯定有差别。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学生是否有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需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懂。
书教得好的教师,必定是懂得 “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把学生放心中”的教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