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粥老师的《现在的人,为什么都不爱发朋友圈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我为什么都不爱发朋友圈了。身边的人也是一样。
现在的朋友圈设置的最多的是三天可见,或是一个月可见,或者直接就不让见,更多的是自己也不想发,发的最多的也是工作或者小孩的。
拆解文:
1.朋友圈无法满足我“被看见”的内心需求
其实每次发一个朋友圈的时候,会忍不住去看有谁看了我,有人评论或者点赞吗。
但身边的“被需求”才是真正地“被看见”,小孩需要你,父母需要你,家庭需要你,工作需要你,当你在被需求中也是一种快乐。
2.朋友圈不再是“朋友的圈”
发了一次旅游吃美食的照片,引来了一些和你借钱的亲戚朋友,你不知怎么拒绝,他们的理由是有钱潇洒没钱拒绝,徒增烦恼。
发了一些家庭东西,被有心人利用
3.生活太无趣,没什么好发的。
我觉得我占得更多的是这个,每天的生活日复一日,上班回家接娃带娃辅导作业。
记得上次有朋友说,为什么看你发的朋友圈都是孩子的。从那时起就不怎么想发,反倒是留一个念想猜猜。
4.我发了,只是你们看不见而已
确实发的一些东西设置了只是让谁可以见,一般发泄情绪的只让自己亲近的人看见,不过更多的还是自我调节
5.除了父母,没有人希望你过的比他好
看了很多闺蜜兄弟反目成仇的故事或是电视,都验证了那句话,就想起父母从小说的那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6.与其在朋友圈“风声水起”,不如独自过好当下的生活。
发现对拆解文章还是做好手抄笔记更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