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音乐类综艺节目《梦想的声音》正在热播,节目规则简单来说是选手获得观众和导师认可后获得向其中一组导师讨教的机会,讨教成功,将获得参加万人演唱会的入场券。这时选手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讨教下一位导师,讨教成功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导师的帮助,而失败将失去已获得的一切;另一个选择是放弃继续讨教的机会,获取万人演唱会参演资格。这是对选手的心里的一个很大的考验,其实在我们作为旁观者来看,选择继续挑战有着明显的好处,会有更多的展现机会,获得更高的人气,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一次在这种高人气节目曝光的机会实际上比万人演唱会上会带来更高的人气。然而,多数选手的选择是放弃继续挑战的机会。这是为什么,真的是理性分析做出的决策还是另有原因呢?
再来看一个更加直观的例子:
多伦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经济学家跑到中国的一个工厂,做了一次实验。
在工人们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周开始时,某些工人被告知,如果你们能完成本周的生产任务,将获得80元的奖金。而另一些工人则被告知,本周你们有80元奖金,但是如果不能完成生产任务,就会失去这笔奖金。
本质上来看,都是完成任务多拿80元钱。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在第二组工人看来,80元钱已经是自己的了,关键词是“失去”。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定律,【损失厌恶】。人们总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
实验结果正如大家所料的那样,第二组工人完成任务的情况更好。完全相同的条件,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就能让人更拼命地干活,这让人想起了“朝三暮四”中的猴子。难道是工人笨?
其实并不是这样,事实是每个人都有损失厌恶,但问题来了,人们为什么这样害怕损失。这其实来源于我们大脑中的一个特定区域,杏仁核。当我们感受到“损失”,我们的杏仁核区域就会兴奋,一旦这个区域兴奋就会产生一种负面的感情。
人们怕的不是损失,而是这种负面感情。据2010年的一个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脑中的杏仁核受到损害,他就不会有损失厌恶!
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
恐惧和冒险是人的两种非常基本的感情。进化心理学认为恐惧来自人的自我保护本能,而冒险来自人的求偶本能。让人在做损失厌恶实验之前先幻想一个恐惧情节,他会变得更加厌恶损失。让人先幻想一个浪漫情节,他会变得不那么厌恶损失。恐惧使人害怕损失,浪漫使人热爱冒险。但这两种情绪的重要性并不一样,人一出生就有自我保护本能,而求偶本能则是在长大后才有。进化使我们大脑中恐惧的优先级高于浪漫,也许这就是负面偏见存在的原因。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设定好了处事规范,工作流程,损失厌恶并不一定会发挥力量。但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这个负面偏见就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让我们不够理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能够超越自己的本能。
本能归本能,不少人还是可以超越自己的本能。当我们知道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就不轻易纵容这种情绪。当做决策的时候注意觉察自己的情绪,杏仁核想绑架我们将不再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