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台风天气, 雨一直在下,自然很凉爽,我一口气读完了陶文瑜先生的《纸上的园林》。幸哉!苏州还有这样的作家, 真是苏州的解人, 也给我们带来一个解人的苏州。
他在文章中讲:“一个好画家,应该是敢于省略的。他作画的过程便是思考的过程,而涂抹仅仅是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完了他把韵味留在画上,把回味藏在画后,由你来读。”“我在一些生怕遗落了什么没有表达清楚的面面俱到的作品前,绝不敢多看几眼,画家以为我弱智,但我不能作践自己。”“我有两个启发:一是读万卷书,读少了不要瞎想瞎说。二是无招胜有招,不要太有负担,悠着点,不是赶路的散步,会走得好一些,远一些。”
“所谓山水, 有山无水则呆板木讷,有水无山则飘忽轻佻。山高水长山不转水转,自己是山,其他是水。”------《四五百字---书画是园林里的好夫妻》。
这些是他对园林里书画的见解, 其实也是他文章的特点。他的文章大多是这样轻淡、睿智、形象、朴实,那也是一幅留白很多的画,也许画上只是一支疏梅或几竿翠竹或几笔兰草,偶尔几声莺啼,但他已经讲了他要讲的,他已经将无穷的意境和时空,留给了读者自己。他总是会在繁华喧闹过后,让你体会到“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的淡然和空灵,也可以说他的文章淡淡透露着一种禅意和禅机, 要读懂他的文章,也要自己变得聪明点才行,也或许也不用担心,读着读着,自然就聪明起来,透明起来, 飘逸起来,灵动起来。哦,这位苏州才子,在苏州,你是定不可错过的,读其文者皆其友, 好朋友,是不容易找的,找到了是要珍惜的,就像陶文瑜之于唐伯虎,我上面这番意思也是他文章中讲的, 你看我不是已经偷师成功了吗?
清.沈禅龙论词随笔:“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晓风残月’‘衰草微云’,写景之善者也;‘红雨飞愁’‘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文瑜先生得其三昧也。
在他另一本书《纸上滋味》自序中,他自己也说:他倡导的散文可谓“轻散文”,短而精美,轻而隽永;也包括回归自然,回归质朴。周作人的平和冲淡,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俞平伯的“委婉秀丽”,林语堂的活泼幽默,孙犁的“芸斋”散扎,皆可视为“轻散文”的前辈经典。孙犁说:“我仍以为:所谓美,在于朴素自然,以文章而论,则当重视真情实感,修辞语法。”窗外雨声滴答, 可能是要滴到天明了, 心里面也像被下了雨, 湿润得很, 还长了些草色,遥看似有,近看却无。。。。。。
2019.8.10晚于深秀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