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主动性,对他的人生非常重要。怎么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呢?
新冠肺炎震惊了全球,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孩子们有了一个特别漫长的寒假。被迫宅在家里,徐州九岁男生刘宸硕,却设计并制作了三款医用机器人,勇于模仿医生、护士及医疗运输车辆,战斗在防疫一线,既节省了人力,又避免感染的风险。
你如果一开始面对这样一个孩子,你会鼓励支持,还是会担忧孩子胡思乱想、不务正业?
太多的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业。而忽视孩子创造的潜能,忽视了这种创造的潜能更能激发孩子去勤奋地学习,主动地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对北京200多名孩子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显示——
好的教育,会在孩子心里播下两颗种子:
1、主动性,就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去做。
2、自控的,就是孩子在接受别人教诲和指导。
主动性,能让孩子尽可能地遵循自己的本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自控力又叫自制力,能帮孩子适应各种规则,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这两个种子特别重要——因为这是健康人格的核心要素。所以说这些发展理想的、健康成长的孩子,表现出这样两颗种子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种子,它是一个生命的状态,是发展的一个过程,而两颗种子本身是相互冲突的,而且很容易出现一颗种子强,另一个种子弱的情况,但它们又有共同性——主动性,只有让孩子两颗种子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我们的教育目标就达到了。
让孩子成为一个做事主动并且自控力强的人,才是父母培养孩子的正确目标。
中国传统的家教观念本身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比如:遵守家规班规校规,这些方面我们要继续传承。但是,中国传统的家教比较忽视孩子的主动性。今天的父母一定要格外的加强孩子主动性的培养——
第一、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性,
第二、敢于放手培养自主性。
第三、要鼓励探索,培养创造性。
首先,兴趣是主动性的前提。
兴趣跟好奇心密不可分,好奇让孩子产生探究的兴趣,所以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或某种好奇的时候,父母们一定要鼓励他探索真相和发掘原因,让他们的好奇转化为深厚的兴趣。
其次,父母要给孩子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拥有很多的时间和动手的机会。如果家庭和学校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行动的欲望,这不仅能够开拓孩子的思维,还能够加强他们对书本知识的转化,加深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