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完成4万字的语写马拉松过程中,我清晰感受到近乎到了心流状态,大脑与嘴巴的连接变得格外通畅,那些原本需要刻意组织的文字,像水流般自然涌出。
语写初期,我常陷入“词穷”的困境。简单的内容反复说,相似的词汇循环用,总觉得是输入量不够。
但当我坚持每天输出,尤其是用“大块时间专注写”后发现,变化在悄然发生。比如今天在一小时完成2万字过程中,虽未刻意追求文采,却能自然串联思路,甚至冒出平时想不到的表达。
这正是重复练习的魔力,大脑在持续输出中逐渐适应“即时思考—即时表达”的节奏,就像骑车时手脚会自然配合,无需刻意控制。
这种“肌肉记忆”的唤醒,离不开持续性的练习,以及在不同场景和环境中语写。比如我曾因在休息办公室担心声音被听到而放慢语速,还有在地铁上或走路时,以及嘈杂环境中练习。就像学开车,光有驾照不够,必须在实际路况中反复练习,才能将理论转化为本能反应。语写也是如此,只有在不同场景中持续输出,才能让表达从“刻意为之”变成“自然而然”。
技能的生疏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重复的机会。无论是语写、轮滑还是开车,那些曾经掌握的能力从未真正消失,只是需要通过持续练习重新激活。
当你在某件事上投入足够多的专注与重复,终会发现,所谓“天赋”,不过是“肌肉记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水到渠成。而语写的每一次输出,都是在为这种“水到渠成”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