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所以承文也,而道寓其中。
夫书法之道,博大精深,自初学者执笔以摹古帖,至大师挥毫而抒怀抱,其间历程,犹如登山涉水,曲折蜿蜒。
吾成都李小龙今略陈其要,庶几得书法之精髓。
书法之初,在于技法之研习。技法者,乃名家之法、四项之法、五体之法也。
名家之法,如古人之遗迹,后世之楷模,学者当悉心揣摩,以求形似神备。
四项之法,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缺一不可。
笔法者,运笔之技巧也,轻重缓急,提按转折,皆须得法。
字法者,结体之规矩也,点画分布,疏密有致。
墨法者,用墨之要诀也,润燥浓淡,随机应变。
章法者,布局之大道也,行列参差,气势连贯,兼之行气法、寸劲发力法,书道之半已得矣。
五体之法,楷、行、草、隶、篆,各具风姿,兼魏碑之古朴,书法之大全备矣。
然技法非终点,混合风格乃其所趋。风格者,个人之面目也,如赵之谦之遒劲、伊秉绶之古朴、郑板桥之奇崛、舒同之流畅,皆自成一家,有工艺之美或人工之美焉。
然风格犹未足,自我之体方为至极。自我之体者,认识自我之本真也,日常之习性、区别于他人之特质、自我本性之面具化、体系化、工艺化、气质化,如欧、柳、颜、赵、米芾之卓然自立,王铎虽炫技犹未至其境也。
自我之体既立,艺术之境可期。艺术者,技法与情感思想之融合也。
岳飞之书,愤激悲壮,技法与情感并至,艺术之境成矣。然艺术之极致,在于当下之情感思想。
忘记技法、得意忘象、以意驭形、以意御字、以意御文,形意一体,喜怒哀乐皆成笔墨,如《祭侄文稿》之悲愤、《寒食帖》之忧郁,皆当下情感思想之流露也。情感思想之终点,在于当下之自由。
人书一体、天人合一,此自由之境也。模仿、重写、抄袭,皆失当下之自由,书道之真谛亦失矣。
故书者当随心所欲不逾矩,运笔自如,结构自然,阴阳變合,章法灵动,方能得书道之大全。
书道不仅在于技法之研习、风格之追求、自我之体现、艺术之创造、情感思想之表达、自由之境之达至,更在于其文化之内涵、个性之彰显、情绪之抒发、情感之持久、思想之深沉、知行之合一。
书者当以文化为根基,以个性为灵魂,以情绪为血脉,以情感为滋养,以思想为羽翼,以知行为实践,方能成就书法之大道。
且夫书法之道,须遵循中庸之道,重心稳固,形质次之,神采为上。
运笔要随心所欲不逾矩,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结构要道法自然,阴阳燮合,如天地之运行,无有不畅;章法要有动感,如龙蛇飞舞,气势磅礴。
书法之道,亦如人生之道也,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能得书法之真谛也。
故书者当以虔诚之心、敬畏之情、勤勉之力、探索之志,致力于书法之道也。
夫如是,则书法之道可得而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