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主题的确立,也许就是觉得应该做这样的一次分享。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做这件事,每天都在和孩子打交道,每天都觉得我为了班上的孩子付出了我的时间,付出了我的精力。然而坐下来梳理时,我们会发现貌似我们啥也没有做:上课、下课、批改作业、纠正作业、考试、和家长沟通,就是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都是份内的事,似乎总也找不出一个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分享的点来。
要说没有,那是不可能的。要说有,我估计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分享,小范围分享还是可以的,分享什么呢?那就是我的抱怨。比如某某上课又调皮,某某又没有完成作业,某某好些习惯还是没有培养起来等等,甚至也会埋怨到孩子的家长上去。
如果你真的把“我们和学生之间的事”当做一件很专业的事来做,我们是不是应该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地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呢。
是的,就在刚才,我们听到了这些子丑寅卯。
遇上那些乖娃娃们,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福分,所以他们会感动我们,这是人之常情。有时候,你感动他们的理由会很简单,仅仅因为你是老师,你曾给他们授过课。可是,你知道儿童是什么吗?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人类史诗的草稿”,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儿童的觉察是很丰富和细腻的,比如你对他是否真诚,你是否真的爱他,他们都是能充分感知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唐梅老师、邓钧文老师的故事里,满满的是孩子给她的感动,但这感动背后一定是老师先感动了孩子。
遇上那些个性独特的孩子们,也是我们的幸运,是他们让我们有了更强烈的存在感,也是他们促进我们的走向更加专业。“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这是千真万确,应该说近一年来,我每次读书、听讲座,我都会很自然地把班里那些个性独特的孩子带入那个场域,想想我能为他做什么。比如你班里可能有爱迪生一类,也可能缺爱的一类,对于爱迪生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更宽广的舞台呢?对于缺爱的那一类,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更多人性的关怀与指导呢?比如刚才张盼和王萍的演讲里。
在孩子面前,你就是课程。世涛的分享,你会觉得老师是拥有一碗水还是拥有一桶水呢?或者说在一桶水之外的功夫,你具备多少?从世涛先生那里,你是否得到了启示?
在孩子面前,你就是智慧。蔡康永说:成长就是靠心智决定的事超过情绪做的决定。当我们不再用惯常的经验去和学生相处,而是去和真实的学生发生对接时,你才是智慧的;当我们带着同理心去和学生站在一起时;有人说老师也是人,老师不是神,但成人无委屈,孩子无感恩,我们可以表达你的情绪,但不能带着情绪表达你自己。当我们觉察我们的情绪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来说,是不是应该适度转化一下呢?潘成巧的故事里,苏秋丽的演讲里,都有这样的影子。
在孩子面前,你就是奉献。今天科创组王俊璐的演讲里,大家听出来这一点了吗?小邓老师的所做,就是一种奉献。
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在孩子面前,你就是公平。在孩子面前,你就是谦卑。在孩子面前,你就是范本……
当我们把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与我自己的生命发生有效链接时,你为他做的事才是有意义的、有温度的。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的演讲,就算是一扇窗,推开窗,你看见什么,都在这个省略号里,由现场的各位尽情地去发挥你的专业,丰满你的职业。
为你,我知道我做的有限,但我还是会全力以赴去做。
(其实关于演讲,还有很多事情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