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谈育儿,说的最多的就是要父母放下自恋。——“育儿这件事情,从事不是怎么搞定孩子,而是怎么搞定自己的自恋,自恋越轻,日子越轻松,孩子越光芒四射”。那么什么样的父母才是不自恋的父母,什么样的人才是不自恋的人呢?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自恋:
弗洛伊德给出的自恋的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的状态,也就是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现代心理学认为,自恋是一种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自恋的人具有个人优越感、支配欲、对权力的渴望,对他人注意力的渴望和对其优越性的确认。在家庭,由于父母很容易享有绝对的权力,所以或多或少会被自恋所裹挟,表现出来就是把“控制”或者说“驯服”当做爱,抱着为孩子好的心,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路前进。父母是不自恋或者说自恋越少,便越能给出孩子真爱,即“无条件的爱”,按照李雪的话就是“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尊重自己的天性和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开花结果。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最厚重、最无私的爱,也就是所谓真爱,最容易体现在父母子女之间。这种无私之爱便是无条件之爱,但无条件并不等于过度付出。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爱对自己有耗竭之感,有牺牲感,那这种爱并非无条件之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最完美的形态是,我尽力提供资源供你生长,并且不要求你长成我认为正确的样子,即如你所是。这就是无条件,也可以说是“无我”,这里的无我指的便是“无我的自恋”,而非“无自我”。我们各自为我们的欲求负责,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以对方需要的方式无条件的给予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