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孙路弘老师关于空间感的讲座,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下面我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希望自己能够好好消化,并在生活中实行出来。
什么是空间感?
空间感是我们对周边的三维的感觉,包括远近、上下、左右三个维度。比如判断东西是否够得到,看到物体动态和静态的变化,知道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空间内物体的具体位置等。
空间感的三维性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周全的意识,从多角度去探索问题。同时建立完整的感觉,帮助孩子发现缺什么,这对孩子以后的阅读理解力很有帮助。另外,空间感中的平衡和对称和运动过程的协调也有密切的关系。空间感是规律意识的土壤,而规律是数学的灵魂。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
孩子空间感的建立也就是帮助孩子在远近、上下、左右三个维度上做相应的运动。
首先,乐高积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左右、上下堆乐高积木,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内化空间的感觉。父母通过乐高积木大小的组合,帮助孩子建立高低、长短、大小的概念。通过颜色的组合,比如搭积木的过程中父母摆出对称的图形,使孩子发现对称,建立对称的意识。每次孩子搭出一个图形后,可以跟孩子一起把图形拍下来,记录用的积木数量,同时建立孩子的数感。有时还可以和孩子量图形的长短、高矮,建立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
其次,一些有益的运动可以促进手眼协调,建立孩子的空间感。球类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拍球孩子有上下的感觉,通过踢球孩子有远近的感觉。大一点的孩子玩乒乓球、羽毛球可以体验左右、上下的感觉。气球也不错,气球上面吊一根线,孩子在家里拍气球,建立上下的感觉。另外,扭扭车、平衡木和滑板车也是很好的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的玩具。
另外,视觉关注度的建立与空间感也有密切关系。可以和孩子玩手电筒的游戏,晚上关掉灯,打开手电筒,让孩子去够墙上的光,跟着光运动。许多父母都关心孩子的专注度,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提供的玩具不要超过3样。不然的话孩子这个玩一下,那个玩一下,每个玩得都不深入,没有促进孩子的思考。
最后,让孩子学会收拾也是建立空间感的方式。父母可以在家将玩具按品类、大小、颜色等分类摆放,让孩子每次玩完后归位。一些有变化的玩具,如4格魔方也是不错的选择。
空间感的表现有哪些?
0-3岁的空间感表现有:目光能够追随移动物体的运动;关注对称图形的时间比不对称图形要长;触摸玩具时身体与手同时调动;手尽力触摸较高位置的物体;手尽力伸向目光看不到地方的物体;走路时,手臂摆幅超过60度。这几条既是评估孩子空间感的标准,也可以作为训练空间感的方式。
3-6岁的空间感表现有:能够摆放自己的玩具;能够恢复之前的物体位置;身体运动与目光方向一致;能够用双手拉住提升身体;能够模拟看到的动作(站后背同一方向模拟);能够识别左右和对应的区别。
窗口期错过了怎么办?
两个字:运动!
多进行各种球类运动:足球、篮球、皮球、乒乓球、羽毛球、气球,让孩子充分地动起来。通过手控、脚控、头控,使孩子体验方向、力度和平衡的感觉。
多进行各种户外活动:秋千、滑梯、攀登、爬行,体验在各种空间里运动的感觉。
所以,总体来说,让小孩子多进行运动很重要,不仅锻炼身体,而且是培养空间感的绝佳方式,这比让孩子多做点题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