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石不动,
点香燃烛拜石神;
人生忠孝与节义,
一山一水映霞红。
大年初十抬石神,
悠步踏实不彷徨;
石不落地收成好,
生活顺遂仓满粮。
正月初十鼠嫁女,
提前熄灯早休眠;
洒些稻谷和玉米,
以表庆贺享充裕。
大年初十燃把火,
烧爇旧物征福应;
烤前烤后暖全身,
烤祛灾祸求安祥。
正月初十土勿动,
人畜百谷都生地;
摆放甜品和酒水,
祈求安宁谢福德。
大年初十挂花灯,
后继有人乐吉瑞;
今日喝好添丁酒,
十六再饮同欢浆。
正月初十谢女娲,
八谷九菜十水果;
自然世界草和木,
吃着美味看景华。
大年初十写习俗,
笔下黑白作勤苦;
吃口烙饼填饱肚,
谢天谢地韵新唱。
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每一个传统节日,既有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感恩,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遵循这些习俗和禁忌,人们希望能够迎来一个吉祥如意的新年。
习俗一:拜石头神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也叫“石不动”,这一天,凡是用石头制作的工具都要放假,不能再搬动和使用了。人们会在石碾、石磨、石臼等石器上摆上供品,点香燃烛祭拜,祈求新的一年生活顺遂、五谷丰登。另外,在山东鲁南一带有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奔走,如果到达目的地石头始终不落地,则预示新年粮食丰收。
习俗二:拜土地公
民间有先有天后有地的说法,土地公掌管大地,人们在这一天祭拜土地公,祈求家宅安宁、生活富足。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
习俗三:贺老鼠嫁女
在某些地区,这一天忌打老鼠,同时有贺老鼠嫁女(或老鼠娶亲)的活动。为了不打扰老鼠办喜事,一般人家都会早早的熄灯睡觉。并在屋隅、墙角、厨房等地方点灯、焚香、敬纸,撒上一些米粒、糕饼,盐巴供老鼠食用,以示庆祝。
此项活动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在正月初三的,有在正月初七的,有在正月十二和正月二十五的,但有不少地区是在正月初十。
习俗四:果子生日
老人们常说:“七人八谷九菜十果”,这句话的意思是,原来按照神话传说,女娲在初七创造出人类,为了保证人类有食物生存下去,在初八这天创造出谷物;初九这天创造出蔬菜;初十这天创造出水果,因此正月初十有“果子生日”的说法,人们会在家里摆上一些吉祥的水果,希望新的一年诸事都有好的结果。
习俗五:挂花灯
正月初十挂起的花灯被称为添丁灯,寓意添丁。在一些地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零点,凡是上一年生育有男孩的家庭,都会到社庙和祠堂悬挂花灯,表示这家增添了香火,后继有人了。有心的长辈,还会特意在花灯上写上新丁的名字。花灯一般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写上一些吉祥的谜语;花灯内点燃油灯,需逐日添油。如果需挂灯的人家多,社庙里没地方挂了,就要另扎灯棚。
习俗六:花灯酒
花灯酒是大众酒,分为挂灯酒和落灯酒两次,不需主家发帖邀请通知,到了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亲友和邻居们会送上礼物、红包前往致贺,共饮同欢。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摆落灯酒。花灯酒期间,有些想早得子孙的妇女,会于晚间潜入社庙和祠堂,偷取一些灯带回家放在房中,祈求早生贵子。
其他一:烤祛灾火
在某些地方,正月初十有烤火的风俗。晚饭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燃起一堆柴禾,将家中破旧无法使用的笤帚、簸箕、旧鞋等物品,统统投入火中焚烧,并烤火以祛除灾祸。这时,全家老少围着火堆,烤身烤手,烤前烤后,边烤边说:“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烤牙,牙不疼;烤烤屁股,屁股不疼;烤了全身,百病不生。”
其他二:吃烙饼
为了庆祝石头诞辰和感谢土地公,正月初十,北方有很多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在中午做烙饼吃。因为有了石头,人们才得以发明了石磨,可以将小麦磨成面粉,以便更好的食用。故而从古代起,百姓们就会在大年初十这日,用面粉和成面团烙成饼,来祭拜石头神和土地公,之后再全家人一起分食。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