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知乎上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扬州慢改成五言律诗怎么改?
宋人很喜欢用词来改写古诗或者古文,这种方式被称为隐括体。例如苏轼的《哨遍》隐括陶渊明《归去来辞》、《水调歌头》隐括韩愈《听颖师弹琴》、《定风波》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等。
不过,把词改写为诗的情况,相对少一些。无论是隐括诗还是词、文,这类作品往往被视为文人的一种文字游戏。
回答问题时,写得比较简单,这一篇内容更加详细。把改写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作一些解读。
一、附录姜夔《扬州慢》原作:
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姜夔在淳熙三年(1176)冬至,路过昔日繁华如今萧条的扬州时所作。词中杜郎,指唐朝的杜牧,他曾经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而且多次在诗中写过扬州的美好: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杜牧时期繁华美丽的扬州,在姜夔经过时, 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因此姜夔用对比的方式,自度此曲感慨今昔。这首词后来受到了千岩老人(萧德藻)的赞赏,认为有黍离之悲(国家残破之悲,出自《诗经》)。
因此,改写这首词,首先要注意主题思想的统一。
二、五律-扬州慢隐括体:
作为一种文字游戏,如果没有太高标准的话,这种改写并不难,老街改写后如下:
窥江胡马去,荠麦绕空城。月冷波心荡,风寒戍角清。
杜郎曾俊赏,红药且偷生。二十四桥畔,解鞍心自惊。
金兵进犯长江撤走以后,如今城池荒废,四周荠麦青青。凄冷的月色,在水波中飘荡,清寒的号角声,在风中响起。
才子杜牧曾经欣赏的扬州呀,如今面目全非,只有桥边的红药,还是年年生长。二十四桥依然在,诗人解鞍稍作停留,眼望四周,心中不免惊疑。
基本用姜夔词的本意,诗中意象也都取自原作。
三、词改写诗,首先要注意押韵的问题
1、词韵与诗韵不同
填词与作诗押韵有些不同。首先,宋人填词也是用诗韵,有人填词押韵和作律诗一样,一韵到底,例如牛希济《临江仙 》完全用的是诗韵: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全词都用【删韵】,不搀邻韵。
更多的诗人填词,会依照古体诗的标准,使用邻韵通押。李煜《浪淘沙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哀、来、开三个韵脚,属于平水韵的【十灰】韵(合并了唐韵的灰、 咍 hāi2个韵部);排、阶、埋、淮四个韵脚,属于平水韵的【九佳】韵部(合并了唐韵的佳、皆2个韵部)
例如姜夔这首词,就用了诗韵中庚、青两个韵部。
因此,词改五律,第一要注意的就是选择韵脚 。
2、调整韵脚
改写后的这首诗,前四句原先是:
窥江胡马去,戍角响空城。冷月波心荡,春风荠麦【青】。
但是,其他三个韵脚在【庚】部:城、生、惊,第4句的“青”字属于【青】部,不可用作韵脚。
所以我把荠麦与戍角换个位置,改青为清,押庚韵。
四、对仗与四平头
中间二联,必须对仗,对仗其实也不难,但是有些小问题要注意。
1、避免四平头
原先我的颔联与颈联犯四平头(前二字都是名词):
【冷月】波心荡,【春风】戍角清。
【杜郎】曾俊赏,【红药】且偷生。
为了避免四平头,所以把冷月、春风两个名词,改为了主谓结构:月冷,风寒。
【月冷】---波心荡,【风寒】---戍角清。
杜郎---曾俊赏,红药---且偷生。
2、句对,意不对
冷月-波心荡,冷月,在波心荡。春风-戍角清,在春风里,戍角清,或者:春风里的戍角-清。
冷月是主语,波心是状语;春风是状语,戍角是主语。上下联简化一下就清楚了:月荡,角清。
这种上下联,句对意不对,这是律诗常见的现象。学诗者不必疑惑。
例如王维《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如果从句意来分析,则是: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简化一下,句意是:人少,山寒。
冷月改为月冷后,上联和下联各自成了两组主谓结构的组合句,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月-冷+波心-荡, 风-寒 +戍角-清。
从句意来说,改写前后,其实含义差不太多。但是避免了四平头这种结构雷同的小诗病。
五、拗句的使用
尾联是常见的半拗句:
二十四桥畔,解鞍心自惊。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二十四桥是固定的词语,不可改变,只好用半拗句。
半拗句,可救拗,也可以不救拗。
上联半拗句:仄仄仄平仄,下联是救拗万能公式句:中平平仄平。
这种拗句,也是唐人律诗中常见的现象,大可以放心的使用,不必拘束。
结束语
隐括yǐn kuò,亦做" 隐栝 ",指矫正邪曲的器具,引申为矫正、概括等意。虽然以词隐括诗文为常见,但是用诗来改写词不妨也可以称之为隐括。
虽然是游戏之作,也可以当作一种练习方式,熟悉一下律诗的辗转腾挪之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刀锋利了,砍柴则更自如一些。
@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