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埋近5000名红军,却逃到国外安享晚年,如今竟然还有人歌颂他

谁能想到,在1961年的沙特阿拉伯街头,竟有八百多人挤在烈日下围观一场中文对骂?被骂的正是流亡海外的"青海王"马步芳,而指着鼻子痛斥他的,竟是自己的亲侄女!这位曾让西北大地血流成河的军阀,此刻被扒得只剩条遮羞布,连阿拉伯民众都听得懂那句咬牙切齿的"畜生不如"。

马步芳的黄金逃亡路堪称魔幻。1949年8月兰州城破前夕,这位用活埋红军当投名状的军阀,竟用9架飞机运走31箱金条和121箱银元。当装载黄金的飞机因超重深陷泥潭时,这位"爱兵如子"的统帅毫不犹豫抛下财宝,带着亲信率先逃命。后来在香港转机时,他连装黄金的木箱都要用纯金钉子加固,生怕被人偷走一颗铆钉。


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马步芳把青海的作派原封不动搬来。他包下整栋酒店改造成"东方宫殿",大堂挂满唐卡和波斯地毯,连马桶都镀着金边。更荒唐的是,这位花甲老人竟在异国他乡搞起"选妃",连堂弟家的四个女儿都不放过。13岁的马月兰被强掳进公馆时,阿拉伯仆人亲眼看见这个中国老头把少女按在镶玉屏风上施暴。

"你们青海人不是最重家族情义吗?"有侨胞曾这样质问马家的厨子。谁能想到,流亡队伍里200多亲眷,倒成了马步芳的"后宫储备"。他堂兄的遗孀被迫当七姨太,外孙女被锁在顶楼密室,连侄媳妇都要定期"侍寝"。沙特华侨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马公馆的窗帘从早到晚不敢拉开,谁知道里面在演什么丑戏?"

但最讽刺的莫过于台湾当局的态度。当马步芳用两千两黄金买通蒋介石亲信拿到"驻沙特大使"头衔时,这个连阿拉伯语都不会说的文盲,竟在吉达港建起情报网。他手下特务穿着白袍混入朝觐人群,专门拦截大陆侨胞的信件,连沙特王室都看不下去这种"东方式狡诈"。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当年在青海,马步芳为防泄密,派一个加强排看守埋藏黄金的乌鞘岭,稍有靠近者格杀勿论。可六十年后,他的侄女马骅在开罗街头被埃及青年指指点点:"看!这就是那个恶魔的后代!"这个被家族包办婚姻的姑娘,只能用阿拉伯俚语破口大骂,把半辈子的委屈化作异国他乡的唾沫星子。

站在麦加圣殿前,马步芳或许会想起1936年的河西走廊。那时他活埋红军就像在自家后院种土豆,哪想到三十年后会在清真寺门口被阿訇当众羞辱?当宗教领袖怒斥他"玷污圣地"时,这个把《古兰经》倒背如流的"虔诚教徒",竟现场表演起"赠送妻妾"的戏码——朝觐时把姨太太们"暂借"给阿拉伯富商,等活动结束再花钱赎回来。


如今青海湖畔的马步芳公馆早已摘掉4A景区招牌,可互联网上仍有人给他刷"抗日英雄"的虚名。说来可笑,1945年他派往绥远的骑兵师,刚听见炮响就集体策马逃向黄河渡口,美其名曰"保存实力"。倒是那些被他活埋的红军烈士墓前,四代守墓人八十年如一日擦拭着纪念碑,他们说:"人可以走错路,但不能拜错祖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网易订阅、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几天的休整,轻松地缓解了一下旅行劳顿,可以为西藏之行做好准备。 基本的节奏:一天一早出发一晚回来,一...
    绿洲121212阅读 3,847评论 0 5
  • 西北马家军(俗称西军)泛指统治西北地区的马姓回族地方军阀部队。主要是盘踞青海、甘肃、宁夏的马麒、马安良、马步青、马...
    渭源老骥阅读 5,182评论 0 3
  • 民国时期的军阀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几十个。自袁世凯死后,各路军阀混战不断,从1916年一直持续到1949年,这些军阀...
    鱼醉千年阅读 15,262评论 0 2
  • 海维谅是位闻名海内外的回族学者,青年时期曾攻读于印度来克劳大学和埃及艾资哈尔大学,在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阿文界之...
    撒哈拉sahala阅读 679评论 0 1
  • 西行日记系列之一:在西宁读海子的诗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诗人海子在德令哈写下的诗行: “姐姐,今夜我...
    苏子楠阅读 62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