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第二遍《罗马人的故事1》,读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内容已经基本不记得了,才相隔两个月!也发现读第一遍没有的感悟,第二遍冒出来了。真是应验了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书还是要反复地读。
我想借此书结聊聊我从罗马人身上学到的东西。
开放
我愿意相信是罗马人的豁达令到他们不计前嫌乐于接纳同化战败民族。但第二遍读这本书时我发现一个细节:罗马需要人。建国第一任国王罗慕路斯带着一批单身男人到台伯河东岸建立罗马开始,罗马就需要人。也许刚好罗慕路斯就是个智慧豁达自信的人,坚信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自己创造,于是从他开始罗马就建立同化战败民族——>给他们市民权——>让他们成为罗马人——>有服兵役的义务——>为罗马战役效力——>足够士兵赢得战役——>继续同化战败民族——>更多的士兵,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抛开你我、对错、是非,忘却情绪、激动、恩怨,认清需求。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这两年工作得到的经验。我来自乙方公司,甲方聘用我们一起完成项目,做项目很简单除了做的好,最重要的是推进,没有推进落地,再好的想法都无法实现。一个项目需要多方合作,难免得与人交流。我观察到在项目的大背景下,有的人容易陷入小我,将自己与外界对立,将甲方的话视为针对自己,做出的决策与回应并无法帮助推进项目。我曾经也是一个喜欢较真的人,也许现在也还是,但开始会分场合,也认识到有时候一个人在某个场景下不得不说那些话,说出来可能出自自保、也可能出自不自信、也可能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原因。推进项目,要认清需求,不论对方如何刁难如何“人身攻击”,把自己当做这个项目大家庭一员,不分彼此,就会知道如何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了。
所以,“开放”是什么?是放开自我,世界大同。
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看完写罗马人的第一本书,已然发现罗马并不是常胜将军,罗马也有很惨痛的失败,但他们总能重新开始、重振旗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惧怕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学习。最明显的一次就是本书中凯尔特人席卷后留下的罗马人重头开始的经历,他们站起来了,还因祸得福发展出后世在罗马每一次出征中都神助攻的罗马联盟。另一个特别欣赏罗马人的就是从不惩罚败将,且不介意再次任用败将,因为罗马人认为失败已经是对一个将领最大的惩罚,也相信他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挣脱已有观念的束缚,提高自己,然后再重新站起来。这就是罗马人的性格。这不是说失败是好事。失败没有什么好或不好,失败只是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也就是怎样对待失败。
失败不分好坏,失败只是失败。我很喜欢这句话,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成功、痛苦、快乐等等,都没有好坏。当我们认为好或者坏,我们已经先入为主的为其下定义了,很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这也许是为什么正念这几年越来越受大家青睐。何为正念?正念就是对当下的身心不做评判的觉察。当我们都学会不去评判,就没有什么好坏对错可以难倒我们了。
回到写第一篇笔记时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拥有如此高度文明的希腊会衰退,罗马却得以持续发展?
我认为以上两点是很重要的原因,期待继续阅读罗马人的故事,从中学习到更多更有趣的东西,继续挖掘罗马得以持续发展、罗马强大的原因。
最后,摘抄一些阅读过程打星标的字句:
独裁政权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独裁者个人的才能与性格。
政治家对民众的理解能力从来不抱幻想,相反,哲学家却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提高民众的理解能力上。这也许就是政治家和哲学家之间的区别吧。
也许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归属意识,所以作为一个国家,才有可能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