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期间,最大的收获不是吃粽子,而是读完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据说它是柏拉图最重要的著作,了解柏拉图思想的最好读物。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距今近2500年,读完《理想国》发现今天的我们除了生活更加便利,物质愈加丰富以外,人类的智慧好像没有太多的增长,相反很多人有变得更加愚蠢的倾向。或许是物质世界太丰富了,让我们没有时间思考了。
《理想国》线索很多,囿于自己的能力,无法对其有一个系统的总结。本书的主线——真理和正义的观念未必适宜今天的社会现状,不过全书充满了思想的金子,俯拾皆是。有两个观点有于我而言印象特别深刻,触发些许感悟。
1、《理想国》第四卷中,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的灵魂里有三种成分:理性、精神、欲望。若这三种成分各司其职,处于友好和谐的状态中,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理性,精神和欲望这两个被支配成分都赞成理性的统治而不反抗,那么这个人就是有节制的人。一个人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都能遵守理性的命令,那么他就是一个勇敢的人。勇敢、有节制的人充满智慧。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欲望的部分是灵魂里最大的部分,并且就其本质而言最贪得无厌。精神和理性会监视欲望的灵魂,以免它由于肉体的愉悦的满足而变得强大,不再恪守本分,失去理性的控制,毁灭整个人生。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早已司空见惯。《人民的名义》里的那些贪腐的官员归根结底就是由于欲望不再受理性控制的结果。理性为欲望服务,变成了用来满足欲望的工具。社会中的杀、盗、淫、妄也大多是失去理性的结果。
理解道理容易,做到却很难。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尽兴,而节制则意味着不够爽。就像饮酒,不喝个酩酊大醉就不痛快。但是酒一醒,怅惘和疲惫一股脑儿找你秋后算账,接着被后悔缠上。想要体会理性的暂时缺失状态,喝酒是比较好的途径,喝完酒,就像神进入了体内,感觉自己与神合二为一,理性控制下的欲望或激情得到部分的释放,不过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除了第二日身体可能会难受。
叔本华在《智慧的箴言》中说,要摆脱外来的束缚,最有效果的办法莫过于约束自我。亦如塞涅卡所言:“若想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就让你自己服从你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神赋予人类灵魂的宝贵财富,用理性指导人生,辅以精神和欲望的点缀,大概是明智的做法。不过绝对的理性,于我们人类来说大概是不存在的,某种意义上说,人之为人,在于人类会犯错误,我们不可能像AlphaGo那样完全精于计算。人类在理性、精神和欲望斗争、调和与统一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丰富酸甜苦辣的人生!
柏拉图并不提倡禁欲,适度身体的愉悦是被允许的,但是要在理性控制下达到和谐。比如喝酒,小酌怡情,醉酒伤身。理性来看欲望本没有好坏,它就像马力充沛的汽车,关键是我们能否、如何驾驭它。大概只有靠不断的熏习,加上逐渐的练习,才能在欲望破坏的性爆发之时,理性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2、《理想国》第七卷里,拯救洞穴中的人估计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为了讨论方便,引述如下:
有一群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一个洞穴里,他们从出生时起就被铁链锁固定在固定地点,脖子也被锁住,不能回头或环顾,只能面壁直视眼前的场景。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堆火,在火与囚徒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各种各样的雕像走过,火光将这些雕像投影在囚徒面对的洞壁上,形成多样的,变动着的影像。囚徒们的一生都犹如在看皮影戏,他们不能相互观望,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他们都以为眼前晃动的影像就是真实的事物,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仿佛这些影像就是真实的人、动物和植物。
囚徒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他们并不感到悲惨,也没有挣脱锁链的念头。但是,有一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走出洞外。当他第一次看到阳光下的真实的事物时,先看阴影,再看水中映像,进而看事物本身,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最后直接观察太阳,知道太阳是岁月和季节的原因,主宰着世间万物。
洞穴比喻着实让人警醒。我们所以为的如此真实的生活可能一直处在“洞穴”里?如果只有智者才看得到阳光,那么我们普通人都一直生活在“洞穴”中,并且执着于洞穴中的影像,追求着虚妄的幸福。
接下来洞穴中的普通人大概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压根还不知道世界上有阳光,就像井底的青蛙,他们的天空就是井口那么大。还有一种人通过和智者沟通知道有阳光,但是他们习惯了洞穴的生活,更愿意在洞穴里继续随波逐流。第三种人知道了有阳光后,他冲破重重障碍——这些障碍很多是心里的——走出洞穴,迎接太阳的光辉。如果你是洞穴中的人,你将如何选择?
周国平说过,物质的、社会的、世俗的苦恼太多,人就无暇有存在的、哲学的、宗教的苦恼。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限制太多,人就不易感觉到人生的大限制。不知道这值得庆幸,还是值得哀怜。
我进而思忖:人生就像融入一场游戏,我们应该按照游戏的规则,认真、努力地扮演好游戏中的角色,在游戏中不断的突破自己,闯关升级,尽情享受游戏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痛苦。但是不要忘了这终究是一场游戏,需时常从游戏中跳脱出来,纵览游戏的全貌,并观照自己的灵魂,尽量过得坦然,活得层次高些,不要枉费了这一世的因缘。此即这个比喻予我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