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文质兼美的文体,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作为读者,读散文感觉文章很美,作为老师怎么把这种美教给学生,是个问题。通过研读于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望月》这两篇散文,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教散文的方法。
我们首先来看《“番茄太阳”》这篇文章,于老师的教学实录:
上课伊始,于老师用“谁愿意说一句欢迎我的话?”一方面拉近借班上课,师生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也从中让学生明白,同一句话,同一个意思,用词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的道理。于老师的这一设计,真是“处处皆语文”啊!
第一个环节词语教学。于老师用检查预习导入对“颊”字的学习。从字音,到文中组词,再到让学生摸老师面颊感受。一音一字一词,一板一眼,步步为营,没有花架子。对于生字“戚”的教学,于老师除了音,词讲解以外,还强调把字放进句子中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种方法让人倾慕。
第二个环节读课文。于老师让生读完第一段后,介绍了作者,这处设计,为接下来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读课文打下了伏笔。在此环节,于老师采用不同的段落,不同读法,不同重点指导。第1段自由读,这是在介绍了作者后的设计,这种设计,引导学生体察作者当时的心境,这是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的设计。第2.3段指名读,当发现学生读得不够好,于老师先强调读时注意的地方,接着声情并茂范读,这就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体会自然深刻。第4段是齐读,读后让学生圈画“温暖”这个词,为什么圈画这个词,因为这是作者的心情。《“番茄太阳”》这篇文章有一条暗线,那就是作者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在变化。第5段是指名读,这段指导是让学生明白反复读外貌描写句子,就会写这样的句子了。对于关键句解析,于老师仍然采用“读”的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遇到需要学生通过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会让学生从相关段落中找出答案,就算解决问题了,而于老师却采用边指导学生读课文,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对于批注,关键词圈画体会作者心情,于老师仍然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出来的。既有学生的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又有老师的指导读、范读,于老师的朗读训练很扎实。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既体现学生学了什么,更体现出了学生的怎么学。
第三个环节是语文知识的引导学习。题目番茄太阳用双引号引着,于老师在板书时故意少写了引号,当读完整篇课文后,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观察,并出示引号作用,体会它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采用默读课文做批注、读批注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三处引号三处不同含义。此环节中有一处细节是,于老师不但让学生读自己的批注,而且又补充了自己的看法,这处细节,应该就是教师的点拨吧!于老师通过让学生读和圈、画、批、注感悟文本,既注重过程中的情感生成,又注重方法的传授,师生交流各自的批注。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生字书写指导。
纵观整节课,“读”贯穿始终,正像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所说:“这是一节经典的阅读课,说它经典是因为它全可紧紧围绕文本,以读为纲,以读中悟道,读中学法,读中动情,读中寓写。”这是于老师教散文的方法,在《望月》这篇散文中,是不是也采用此方法?期待再读再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