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红楼春趣》听课记录

一,课前交流

学生向王崧舟老师问好,王老师让学生向支玉恒老师问好(王崧舟是你们的老师,支玉恒是我的老师)

二,讲授新课

(一)读课题

1.限时学习注释(用十秒钟记注释)

2.指名读课下注释(获取信息:作者,作品,选自多少回,题目出自哪里)(提醒学生学习要认真仔细)

3.写题目(提醒学生端端正正地写)

4.中国古典名著怎么读?有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内容概括阅读方法。(①联系课文,猜测意思。②难解语句,暂且放过。③借助资料,扩大了解。④结合影视,梳理情节。)

(二)梳理情节

1.读“掉风筝”猜测词义

①(出示课件:“忌讳”“晦气”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用猜测的方法来理解)

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晦气:病根)

③把词放进文段中齐读。

④做批注

2.读“拿风筝”放过难词

①按自己节奏读(举手同学不多降低难度,“高墩”“籰子”“宝钗”“敞地”)(学习不怕出错,在错误的基础上改正它,超越它。)

②指名学生再读(鼓励同桌进行帮助)

③再齐读

④“高墩”“剪子股儿”“籰子”指名理解。(遇到这样的词要放过)

⑤做批往

3.读“放风筝“梳理情节

①课件出示“黛玉....“豁喇喇“ 指什么?指名说

②加快节奏读(体会是拟声洞).

③什么的声音? (籰子) 准确抓住重要息.

4.板书情节.

在理解难词的过程中理清情节

掉一取一放

(三)聚焦人物.把握性格

| .通览全文,聚焦人物.

①文中有哪些人物

②作者写谁最多?

③课件出示: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所有写宝玉的语句,想一想:宝玉的这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写一写:在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 (师巡视:提醒坐姿和眼睛,自己的眼睛自己爱惜,不停暗示学生划出的语句,批注方法)

2、品读语言,感受性格.

①课件出示“宝玉笑道……过去罢”。这一处语言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批注什么?生:善良。

师:为什么他善良?看到一生举手.

师说:你灵感乍现,当学生回答说是宝玉记性好时。师说:你让我失落.又指名说另一学生说纯洁时.老师提炼他简洁,用一个词概括。

生说单纯,老师说“你不单纯”

3.品读神情体会性格

①出示(宝玉细看一回……便叫“放起来”)

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兴奋

②宝王性格:没有公子哥习气。

③假如宝玉要的大鱼儿,大螃蟹,美人风筝会是哪一个?说理由(怜香惜玉,美人风筝)当学生说不出时,引导读课文上下句。反复品读这句话。

④带感情读.

4.品读动作,把握性格

课件出示(女乱儿是水作的骨内……浊臭逼人)

①指名读

②师生对读.

③提示学生工工整整“女儿”指哪个时候的女儿地位低下。

④出示课件(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跺个个稀烂!

⑤假如不是美人风筝他会怎样?

⑥总结宝玉的性格

⑦说出《红楼梦》)中的女儿

⑧板书:为“女儿”立传(提醒学生批注)

⑨给提供预习资料中

(四)置换版本,初识知己

1、借助资料、了解版本

①课件出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两个版本系统),引入脂本(更接近原著)程本(课文选的程本)

②放视频(脂本中与选文一样的内容)

最后把放风筝的人是谁? (紫鹃)黛王为什么不放?

③说说你了解的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多愁善感,冰雪聪明, 体弱多病)

2、聚焦黛玉.体会“不忍”

①课件出示(黛玉听说....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关注”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体会黛玉的性格。

②她说这段话,一定想了很多,她可能会――黛玉为什么不忍?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③小练笔(放红楼主题音乐,学生习作)。

看看在空中飘飘飒飒的美人风筝,黛玉心想:反馈:指5名女生

由风筝一父母(不忍)一自己(不忍)一病根――黛玉口吻。当有一名学生用黛玉口吻

④引导学生再读“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3、猜想宝玉、初识知已

①出示课件(宝王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照先放去)听音频引出宝玉是黛玉的知己

②是知已吗?依据(扫描文中话语,说出理由)

(五)纵览知已,走进红楼

1.回读课文,再识知已

课件出示(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再取一个来放吗?)黛玉这样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帮宝玉解围)

2、拓展原著、纵览知已

① 课件出示(宝玉道:林姑娘...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是宝玉知已,宝玉是黛玉的知己,在《红楼梦》中,这是一条贯身始终的故事主线.

3.借助影视.走进红楼

①(出示《枉凝眉》这首诗

②宝王读了这首诗,他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又忙自己擦了."

③放视频《红楼梦》相关片段

4.学完《红楼梦》你想到了谁?你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曹雪芹《红楼梦》)

掉风筝一拿风筝一放风筝

为“女儿”立传,叹“知已”无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省东明县的刘玉雪老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
    N3159刘玉雪阅读 1,352评论 0 1
  •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课文集中描写了宝玉和一众姊妹放风筝的场景。此时,众人重新起社填词,正热闹间,有人发现一...
    7920d3e9d0bd阅读 817评论 0 0
  • 文/丹老师 整本书共读(包括漫长的推进课和最后的主题探讨课),是新教育儿童课程的重要项目;而经典的细读...
    李丹720阅读 3,951评论 0 4
  • 都说满纸荒唐言,谁解一把泪酸辛?诗书作成闺中伴,笔墨结为骨肉亲。金玉良缘偏不信,木石前盟惜惺惺。鸳梦且向红楼寻,七...
    爱瑋儿阅读 2,347评论 13 22
  • 1.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出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但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自学起来较困难,因此本课...
    OoMs甄阅读 5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