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
元宵节,我和孩子坐上了来厦门的火车,在火车上遇到了刚上大一的大学生以及刚参加工作2年的大学生。他们的本科学校都是普通一本。因为我也在读书,所以很快就有了共同语言。我们谈到了两个话题,一个是如何选小三门的问题;另一个是报志愿的问题。我想这两个问题对现在正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极为宝贵的过来人的经验。
第一,关于如何选小三门
现在高考制度改革后,不再是原来的文理分科了,而是三三制了。第一个三是:语文、数学、英语统称大三门;第二个三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这六门中选三门,统称为小三门。这两个三加起来就是三三制。
在我下铺的两个大学生,刚好都经历过这两种制度。虽然制度不同,但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选专业的问题。旧高考的文理分科,如果搞不明白文科可以选哪些专业,理科可以选哪些专业,一旦选错了文理科,如果专业对不上,到时候就很为难。
比如,其中工作两年那位大学生,他高考那年还是旧的文理分科的高考制度,当时由于他物理不好,他就选了文科。不过他地理很好,希望将来可以报考地质勘探方面的专业,但是高考前后,他才知道地质相关的专业只能理科生报,文科生不可以报。所以,没办法,他只能选了一个不太感兴趣的文科专业。
虽然他现在工作了,但还是想着他的爱好,希望能进入地质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他的专业不对口,所以只能被拒之门外了。
相比较旧高考,新高考的组合确实更多样性了,孩子们的选择也更有针对性了。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学理科,专业和学校可选择性都更多,理科的专业几乎能占到整个专业的80%甚至更多,而且未来就业市场也都倾向理科生。这个确实是,相比较理科,文科生的就业门槛是低一些的。另外如果要学理科,那么学好物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关于报志愿
这位刚上大一的新生,是以560多分考上浙江师范大学的。我问他报了多个个志愿,这是第多少个志愿才录取的。他说他报了90多个志愿,这是第20个志愿录取的。
报志愿一般从高往下报,可以根据往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作为参考,高的志愿报一些往年录取分数线略微高一点的学校。其他志愿以此类推。既然可以报的志愿有这么多,是可以大胆试一下。
最后,关于专业的选择的问题。
对于一些现在新兴的专业和高精尖的行业,孩子们从小到大如果父母或身边的可见到的人没有从事相关行业的话,孩子们对这些专业基本上是不知道的,更别说不了解了,所以他们在报考专业的时候,就容易因为认知上的障碍而不能选择更为适合他的专业。
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其实也有这种意思在里面,古代人大多都是父承子业,虽说现在时代变了,但对于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来说,即使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如果没有见识,表面上可能坐办公室,不干体力活,但本质上可能还是依然过着父辈人的那种生活。
现在张雪峰老师很火,他每天直播给家长和孩子们选专业,我想在一定程度上就适合了现在新高考之后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孩子们选专业困难的一个契机吧!因为我孩子还没上高中,所以我关注张老师比较少,但我也偶然刷到过张老师的视频。我觉得张老师在很多专业的普及上帮助了许多的家长和学生,填补了学生们对专业认识不足的空缺,但有一点不太赞同张老师在学生选专业上的指导。
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孩子的兴趣是选专业的一个点,不能只考虑分数能上什么学校,而忽略兴趣对孩子们的影响。如果没有兴趣,即使考上了大学,但读起来也会非常的痛苦,能顺利毕业可能都是问题。
我在考研上岸之后,有一次跟辅导员交流,才知道有很多孩子读大学其实并不开心,甚至都抑郁了,我想这背后跟专业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专业自己喜欢,可仍然要硬着头皮每天去上课,听老师讲那些自己并不关系的理论,期末了还要应付十几门科目的考试。换做是谁都会高兴不起来吧!
当然,从理性和功力性的角度来讲,考上大学是这个结果最重要,但也请各位家长不要忽略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如果能够真正调动孩子内心的需求,我想对于他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都是弊大于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