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法仿真效果
matlab2022a仿真结果如下:
2.算法涉及理论知识概要
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简称MANET)是一种无需基础设施支持的网络,它由一组移动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自组织形成一个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由于MANET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因此其路由协议的设计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路由协议包括基于距离向量的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的协议、基于位置的协议等。其中,基于距离向量的协议最为简单易实现,但存在收敛慢、路由环路等问题;基于链路状态的协议收敛速度快,但需要维护全局状态信息,开销较大;基于位置的协议只考虑节点位置信息,无法应对网络拓扑变化等挑战。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的路由协议对MANET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简称BFO)是一种基于生物学观察的优化算法,模拟细菌在觅食过程中的行为,通过对细菌的繁殖和迁移等过程进行优化,最终寻找到最优解。近年来,BFO算法在路由协议优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细菌觅食优化的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网络路由协议优化算法,通过对DSR协议中路由缓存表中条目的选择进行优化,提高路由效率,降低网络延迟和能耗。
1、DSR路由协议简介
DSR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源路由(Source Routing)的协议,其主要思想是每个节点维护一个路由缓存表,其中存储着到达其他节点的路由信息。当一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它会查询自己的路由缓存表,如果找到了相应的路由,则直接发送数据;否则,它会向周围节点发送路由请求(Route Request,简称RREQ),询问到目的节点的路由信息。当一个节点收到RREQ时,如果它有到目的节点的路由信息,则会向源节点发送路由回复(Route Reply,简称RREP);否则,它会向周围节点广播RREQ,以寻求其他节点的帮助。当RREP到达源节点时,源节点就可以通过缓存中的路由信息直接发送数据到目的节点。在DSR协议中,每个节点还可以维护一个路由维护表,用于定期清除失效的路由信息。
DSR协议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节点移动、网络拓扑变化等多种场景。但是,由于DSR协议中节点需要查询路由缓存表和广播RREQ等操作,存在一定的路由开销和延迟,影响网络性能。因此,需要对DSR协议进行优化,提高路由效率。
2、基于细菌觅食优化的DSR路由协议优化算法
1.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学观察的优化算法,模拟细菌在觅食过程中的行为,通过不断迭代细菌的繁殖和迁移等过程,最终找到最优解。该算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初始化细菌群体,设置细菌的位置和营养值等参数;
(2)对每个细菌,根据当前位置计算其周围的营养浓度,根据一定规则(如随机游走、趋向梯度等)更新细菌的位置;
(3)根据细菌的营养值更新细菌的繁殖和死亡概率;
(4)随机选择两个细菌,根据其繁殖和死亡概率进行交叉和变异等操作,生成新的细菌群体;
(5)重复执行步骤2~4,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收敛到一定精度等)。
细菌觅食优化算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实现、参数少、收敛速度较快等,适用于路由协议优化等领域。
2.基于细菌觅食优化的DSR路由协议优化算法
基于细菌觅食优化的DSR路由协议优化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优化路由缓存表中的条目选择,减少路由查询和维护的开销,提高路由效率。具体实现如下:
(1)定义优化目标:路由缓存表中的条目应尽量少,但能够满足到达其他节点的路由需求;
(2)初始化细菌群体:将路由缓存表中的每个条目看作一个细菌,每个细菌的位置代表当前缓存表中的某一个条目,每个细菌的营养值代表该条目被使用的频率;
(3)计算适应度函数:根据路由缓存表中的条目数和使用频率计算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越高表示该细菌对路由协议优化效果越好;
(4)更新细菌位置:根据细菌繁殖和死亡概率,以及一定的随机游走等规则,更新细菌的位置;
(5)交叉和变异操作:随机选择两个细菌,根据其繁殖和死亡概率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新的细菌群体;
(6)更新路由缓存表:根据优化后的细菌群体,选择营养值最高的条目作为路由缓存表中的条目,并清除其他条目;
(7)重复执行步骤3~6,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在该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定义对优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一种常用的适应度函数定义如下:
f(x) = \frac{1}{c_1 \times n + c_2 \times f_u}
其中,c_1和c_2是常数,$n$表示路由缓存表中的条目数,$f_u$表示所有条目的使用频率之和。该适应度函数的含义是:当路由缓存表中的条目数较少,但使用频率较高时,适应度函数较大。
3.MATLAB核心程序
for ni = 1:length(Nnodes);
ni
%节点个数
Nnode = Nnodes(ni);
Delays2 = zeros(1,MTKL);%端到端时延
consmp2 = zeros(1,MTKL);%网络拓扑控制开销
Srate2 = zeros(1,MTKL);%数据包递交率
for jn = 1:MTKL
X = rand(1,Nnode)*SCALE;
Y = rand(1,Nnode)*SCALE;
T = rand(1,Nnode);
Delays = zeros(Times,1);%端到端时延
consmp = zeros(Times,1);%网络拓扑控制开销
Srate = zeros(Times,1);%数据包递交率
for t = 1:Times
if t == 1
X = X;
Y = Y;
else
%节点发送随机的移动
X = X + Vmax*rand;
Y = Y + Vmax*rand;
end
%network topology
dmatrix= zeros(Nnode,Nnode);
matrix = zeros(Nnode,Nnode);
Trust = zeros(Nnode,Nnode);
for i = 1:Nnode
for j = 1:Nnode
Dist = sqrt((X(i) - X(j))^2 + (Y(i) - Y(j))^2);
%a link;
if Dist <= Radius
matrix(i,j) = 1;
Trust(i,j) = 1-((T(i)+T(j))/2);
dmatrix(i,j) = Dist;
else
matrix(i,j) = inf;
Trust(i,j) = inf;
dmatrix(i,j) = inf;
end;
end;
end;